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戴高山文集> 故乡的古井

故乡的古井

  1。
  多少人写井,那是因为井是故乡之魂!我写井,更是因为井养育我的童年。
  中国人爱井,闽南人也爱井。在闽南,水井都叫“古井”倒不是因为井的年纪大不大,古不古老,而是因为井能养人,所以人要尊重井。
  闽南人挖井,都有一定的讲究!必须让风水先生用罗盘先确定一下位置,并且,得用三牲祀品祀拜一下土地,才能开挖。只要有足够的地方,闽南人的“古井”都喜欢选择在古大厝的正坐靠左上边。这个方位,在闽南被称之为“大位”!
  并且,闽南人对井口的方向,还有一些讲究:就是井口不能正对着自家或他人家的大门、窗户以及房角,脊角和一些尖锐性的建筑物体。据老人们说,这是为了避免“古井”产生或招来“煞气”伤及主人。
  因为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们为能饮用到洁净的水,基本上都是靠挖井来维持的。因此,人们对井的尊重和亲近,便成为一种有史以来的文化习俗,井——是故乡的另一个代名词——“背井离乡”也就成为游子心中的一种伤痛。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深入,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人们不再需要“古井”了。井,就成为故乡的回忆和另一种乡思的情结。井,那是人们意向中的、思念中的思念。
  然而,我对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确乎没有多少能够记忆的故事,因为那一口“古井”从她形成的开始,就是那样平凡地、平静地养育着许许多多的宗亲家人。从我的祖上,到我的父辈,以及我的兄弟姐妹、侄儿侄女,都是靠着这口“古井”之水养大的,并且生息相传的
  2。
  我们家古大厝那一口“古井”大概是清末咸丰年间祖上开挖的,在当时的构造上,确实有她的过人之处。
  圆圆的井盤是用整块花岗岩石钎凿而成的,约有70公分左右的高度,7公分左右的厚度,下大上小塔式模样,内外打凿得十分光亮。这样的高度,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到井边去玩,不小心出现危险,可见祖上造井之时的良苦用心。
  闽南故乡的土层,多半是红壤横积层土层,故此不易塌方,很容易开凿挖井。因此,一般普通人家的“古井”常因经济原因,挖好了之后,并没有用花岗岩条石在四周堆彻井围。而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却用花岗岩条石,自下而上,从井底一直往上堆彻井围而成的。这便是她与普通“古井”的不同之处,故此,水质特别清澈透亮!
  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水深,听老人们讲过,这口“古井”挖到十多米深处,并且深及地下的河沙和鹅卵石。老人们还说,在我们古大厝的身后,是一条流向晋江的东溪之水,因此这口“古井”之水,是吸取东溪深处,积累下来的泉水,有好几米的深度呢!这源源不断的泉水,养育了邻近上百口宗亲家人。
  因为水怕久积污臭,故此老人们常说,好的“古井”之水,就是要人多吃得透,吃得越透的井水,水质就越好。因此在我们家,从没出现井水不让人挑的事。
  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因为用花岗岩条石堆彻,所以不管下雨还是晴天“古井”里的水质,都不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改变,永远保持着清澈明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下雨天,都会有不少的邻乡人,到我们家那口“古井”里挑水。因为他们家的“古井”没有条石堆彻,雨水渗透入地底后,水质发黄不能饮用了。
  在我童年的时候,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并没有多少让我深刻的记忆,因为那是一口干净的“古井”我记得母亲曾经对很多人说过,我们家古大厝这口“古井”从祖上传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来,她都是清净的。母亲所说的清净,除了水质清净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是因为这口“古井”从未发生过任何不该发生的意外。
  因为“古井”的清净,所以让我们宗亲家这百多口人一直真心地爱惜着她。谁都知道,这是我们百多年来,宗亲家族的生命之源,没有人敢去玷污她的洁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多起宗亲自杀事件,但多半是跳塘,喝“乐果”或者用一根绳子了结自己,却没有谁,活生生去跳那口“古井”!
  因为,我们家古大厝这口“古井”是清净的、不能玷污的!就是再不想活再厌世的人,都没有人愿意,在他们死后,给宗亲留下玷污“古井”不道德的骂名!
  同样,在我童年记忆里,就有出现附近“古井”溺死小孩的悲剧。因为祖上想得周全,加高井盤,故此,我们家古大厝的水井,虽历经百多年,养育数代人以及无数人口,却从未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3。
  从我知事开始,我们家古大厝“古井”的井台上,就开始铺上水泥了。但之前是用什么材料堆彻的,我却是不知道的!我想,大概不外是花岗岩条石或者三合土吧?因为在此之前的大清朝,并没有条件使用水泥。
  古大厝的“古井”稍有一些年头就要清理一次,家乡人管这种清理叫“掏井”“掏井”时,先用抽水机把井水抽干,然后找来一两个壮汉下井,把井底的淤泥和落入“古井”中的杂质、杂物,装上笨箕,然后用轱辘由井上的人吊起。当井底的淤泥、杂质、杂物全部掏上来后“古井”的水质就会更加清净,更加甜美透亮。
  于是,每次“掏井”时,除了掏出许多黑色的淤泥之外,还会有好多的家常物件。谁家掉进去的水桶啦;被风吹到井里的衣服啦;小孩子扔下的玩具、小鞋子啦;五分、两分、一分的硬币啦;小姑娘小媳妇的饰品啦;厨房里的家用器具啦;家里的房门钥匙啦;老头儿的眼镜啦;老奶奶的假牙啦;以及古钱啦,大清朝的银元啦
  “古井”真像一个来者不拒的收藏家,里面的东西确实是应有尽有。每一次“掏井”都会有不少的惊奇和发现。有些东西掉下去了,主人还记得还健在的话,就会站到井口边上去等,然后在每一筐拉上来的淤泥中,仔细慢慢地寻找。能找到的,大部分东西都会物归原主;不能找到的,只能继续在“古井”中静栖。
  往往,有些小孩子扔下去的东西,等打捞上来的那天,这些孩子已经长大了,乐呵呵地站在井盤上,说起他曾经俏皮的过往。
  所以,每一次“掏井”的时候,总会聚集着许多宗亲在那。或者搭把手,或者看热闹,或者等待曾经失落到井里的物件。大的容易找到,小的却不容易找到。因此,那时的井盤上,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面孔。能够找到东西的人,高兴地露出了笑脸;没能找到东西的人,就一直站在井盤上,失望地绷着那一张脸。
  而当“掏井”人一身黑泥地从井口爬上来的时候,找到失落物品的人,就会对他说声“谢谢”而没有找到失落物品的人,就会继续追问“掏井”人:“是不是不掏了?”
  只要听到“掏井”人说道:“不掏了,不掏了!”就会有人略带失望地走开!
  4。
  在我童年的时候“古井”周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聚集点,几乎从早到晚,都会有很多人光顾这个地方。早早的,天还没亮的时候,水井边就会有声音传来,那是媳妇姑娘们挑水吵闹和洗刷厨房用具发出的声音。
  在“古井”边,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这里一般只能挑水做饭,洗菜和涮洗厨房用具。而家里的衣服和其它一些日常用品,都会拿到小水沟或者溪边去洗。因为“古井”水是用来食用的,所以不能有任何玷污。家里的马桶或是其它肮脏物品,则更不能随意搬到井台上,否则,就会招来辈分老人们当众的训责。
  一大早,除了媳妇姑娘们来挑水之外,就是洗菜和涮洗厨具的声音。我们家有一间房子靠近井台边,每天很早的时候,就能听到井台边的姑娘媳妇们在开口笑骂,以及她们在大石埕上,用锄头刮着锅灰的“吱吱、吱吱”声。
  中午时分,下工的人们依旧会来挑水涮洗。大人们白天到田里上工,只有清晨、中午及晚上,发觉水缸里没有水了,厨房里有东西要刷了,才会跑到“古井”边,去挑水或涮洗。我的母亲和兄嫂,也是在早上,或者中午时分,到井台上去挑水的。
  冬天的傍晚“古井”附近除了姑娘媳妇挑水洗菜、涮洗厨具之外,井边的人就会少些。可到夏天傍晚,又会加上一大堆的孩子和男人,他们拿着一个个小水桶,桶上连着长长的麻绳,轮番放到“古井”里提水,然后跑到大石埕上,穿着一条条小小的裤衩,自上而下冲起凉来。许多孩子光着屁股,坐在大木桶里,久久地泡着。
  那个时候,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所以夏天晚上,老人们会从家里搬出一条条椅子,拿出一把把用麦秸秆编织成的草扇子,在清洗得十分干净的大石埕上,坐着凉快起来。条件稍好的人家,会搬出用竹片做成的折叠躺椅,或者木板做成的宽木椅,斜躺在上面,头看着天,脚点着地,数着星星看着月亮,一直睡到下半夜。
  母亲从来不允许我用整桶井水冲凉,更不允许我躺在椅子上露天睡觉。她说那样将来会犯风湿病的!不要现在图凉快,到老时就会“拿不起来的”正因为母亲从小管束的缘故,在我童年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比,便少去了许多随便和撒野的乐趣。
  “古井”里的水,夏天是凉快的,而到冬天,却是温暖的。天气冷了的时候,早晨起来,经常可以看见一股白气,不断从井口里往上升腾。冬天的“古井”有着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所以家乡人常有这一句话:“古井母,疼媳妇”意思是说“古井”在天冷的时候,是温热的;在天热的时候,是清凉的。
  于是冬天,烧不起柴火的宗亲们,就会早早地抱着一盆盆使用过的炊具,来到井边,提起一桶桶刚从井底拉上来的、温热的水,慢慢涮洗起来。这水,如春!
  5。
  我整个童年都是在古大厝里生活的,因此,这口“古井”一样从小养育着我的生命。虽然我是吃着这口井水长大的,但在平静的生活中,对这口“古井”确乎没有多少记忆,和怀念,更没有什么挖空心思要大大歌颂一番的念想。这种平凡、平静的生活需求,培育了平平常常的我,虽然我想感恩,却写不出亮丽的词汇来。
  而且,我的母亲经常说过,这口古老的“古井”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是一口清净、纯洁,没有受过玷污的水井。正因为她的平凡、平静,让我们对她没有多少怀念。恰如每一位母亲,用她的乳汁养育着一个又一个的儿女,虽然伟大,却略显平常!
  我们家古大厝这口“古井”并不像我记忆中别人家那口“古井”那样,在闪失中夺去一个幼小的生命。或许,正因为那口“古井”的“罪恶”让我们永远记忆,不能忘怀。可是,我们家古大厝的这口“古井”呢?却因为她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恶迹”并且默默地养育着几代人的生命,在今天,却让我和我的宗亲们平静地忘却了!
  改革开放以来,住在古大厝里的百十号人口,我的宗亲们,都已经从拥挤但却温暖的古大厝里,陆陆续续地搬了出去。开始,他们各自挖着自己的新井,后来,当自来水走进千家万户,他们一样抛弃老井也抛弃新井,那曾经养育过祖先和我们的“古井”已经慢慢从生活的主导地位中,走向消亡,最终成为一个民族和一群人的记忆。
  因此,令我们惭愧得无地自容的是“古井”给我们留下的怀念,不是她们的养育之恩,而是她们是否存在过某些不该有的闪失。这让我痛苦地知道,原来人们对恩情是容易忘记的,对过失和灾难,却总是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的
  所以,后来我一想起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就想起人性和人品,人生和人格我们确乎对默默奉献的群体,抱以理所当然的承泽而不知感恩;对某些罪恶的个体,总是隐忍于恐惧而时常铭记在心!
  6。
  直到有一天,我去我们家古大厝拍照的时候,才突然想起那口曾经养育过我们的“古井”这口“古井”依然保持着往日的模样。她并没有被填掉,也依旧不荒芜。当我远远地看着租住在我们家古大厝里的民工们,正在使用着这口曾经养育过我们、并让我们遗弃的“古井”时,我的内心里,便想起这大概也是一种恩泽吧!
  在我们家乡有这样一口古老的“古井”她养育过我的祖上,养育过我的父辈和我,也养育过我的侄儿和侄女们。但今天,当她被故乡的宗亲们抛弃并渐渐遗忘时,她依然没有停止过她的责任。并在自己生根的土地上,养育着另外一群背井离乡的人们。
  当我们对古老的“古井”渐渐遗忘时,让我突然心生记忆,并深怀感恩的时刻,却突然呈现在眼前。故乡的“古井”,并不只是养育了故乡的人,而且养育了他乡的人。祖上在挖这口“古井”的时候,不会想到今天会被他们的子孙们遗弃;更不会想到,会有千里万里背井离乡而来的人们,来到这口“古井”的周围,接受着她甘露般的滋养。
  虽然我知道“古井”的作用最终将永远离去,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字典上的一个名词,但那将是十分遥远的将来。便何况,我们依然不会忘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代表中华民族永铭恩情的话语。
  不知道会在哪天,当我们的孩子问起:“什么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古井’是一种什么东西?”“她有什么用处?”的时候,人们是否已经陌生并且忘记?
  或许,我们会翻起字典,像说弓箭一样说起:“那是古人从地面向下挖成、能取出食用水的深洞。”
  而将来呢?我们就只有矿井、油井、通讯井、施工井“古井”终将会成为历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