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亮剑之军工系统>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34节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34节

  他这表现就像是……像是之前就见过或者知道夜视仪,而且比他看到的更先进,所以他才会失望!
  不过苏欣马上又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这怕是这世界上第一台夜视仪,小王同学又怎么可能看到过?
  他的失望,应该是因为这体积的夜视仪没有实战意义吧!
  想到这苏欣赶忙解释道:“团长,我们只是先验证一下它的可行性,接下来马上就会对它进行小型化,再给我们一点时间,用不了多久它的体积和重量就会降下来了!”
  王学新“嗯”了一声:“越快越好!”
  “是!”
  其实研究所已经做得很好了,而且他们的思路也是对的:先做出证明它是可行的,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和小型化。
  这种研发路线显然更稳妥也更可靠,否则上来就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小型化,说不定这些小型化后的零件之后还不需要!
  但在王学新的脑海里,这种夜视仪却是已经成型后的样子,所以看到这种“原型”时就会自然流露出一些失望。
  这是王学新的错,也可以说不是他的错。
  真要说是谁的错,那就是时代的代差让王学新产生的一种错觉。
  之后的小型化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
  电扇大小的红外发射装置变成了盘子大小……之前电扇大小的装置其实是过剩的,其发射的红外线足够照射到两公里外,现在只要求一公里,就可以缩小发射表面。
  接收装甲就转换成了一个像60炮管一样的圆筒。
  电源就更简单,直接换成铅酸电池就轻松解决问题。
  虽然这对单兵装备来说还是太大,但用在半履带装甲车和坦克上却不成问题。
  其中用在坦克上会比较麻烦一些,因为坦克上潜望镜的位置通常是方形的,圆柱形的夜视仪很难适配潜望镜的方孔。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把潜望镜换成夜视仪的接收器,那就意味着坦克在白天就无法观察了……白天红外线太强,夜视仪往往会糊成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不过这个问题不久就被苏欣解决了。
  她设计了一款全新的潜望镜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白天可以正常使用潜望镜,夜里只需要加上接收组件就可以当作夜视仪使用,而且这还是用数控机床生产的,高效、准确、精致。
  不得不说,数控机床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装备的研发甚至对工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许多需要大批熟练技工才能批量生产的东西,甚至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生产在海量产品中只能选出几个合格的产品……这些问题在数控机床这里都不是事。
  研究所原本还打算对夜视仪进一步小型化达到单兵作战的需求再批量生产,但军情却不等人。
  百战旅那传来了情报:“鬼子对我军防线发起反攻!”
  如果是普通的反攻王学新一点都不在乎,鬼子就连八路军新兵的防线都无法突破,何况是百战旅这种机械化部队的防线。
  但既然李长富会报告,那就说明这其中肯定有名堂。
  果然,李长富接着报告道:“我军伤亡三百余人!”
  王学新心下一惊,三百余人对百战旅而言不是个小数字,而且……鬼子的伤亡呢?
  后来看了详细的报告王学新才知道,鬼子伤亡几乎为零。
  鬼子这种进攻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偷袭,而且还是用毒气偷袭。
  百战旅的防线比较特殊,他的部队是被挡在几条山脉之间的出口位置。
  虽然两军僵持彼此都无法从正面突破对方防线,但鬼子却会玩阴的:他们派出毒气小分队从侧面的山区绕过防线到达百战旅的后方,冷不防冲着八路军后勤部队打几发毒气弹……
  百战旅正面防线上的战士都配有防毒面具,二线后勤部队就没有装备那么全了,于是就有三百余人的伤亡。
  这就麻烦了。
  八路军的后勤部队十分庞大其中有许多是百姓,他们在毒气弹面前相当脆弱,动不动就会有大批量伤亡……
  第1723章 游击战
  王学新感觉鬼子用的这战术有些耳熟,仔细一想:绕过正面防线打击敌人后勤补给线,而且还利用山区,那不是八路军用的游击战术吗?鬼子怎么也用上了?
  所以战术这东西没个定数,当初鬼子装备好素质好的时候,八路军无法正面进攻只能打游击战,今天八路军的装备和素质有了飞跃,就轮到鬼子用游击战了,只不过鬼子换成了杀伤力大且不人道的毒气弹而已。
  王学新发电问李长富:“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长富只回答了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鬼子想跟我玩游击战,我就跟他玩个够!”
  于是王学新就明白了,李长富打算在山区组织游击队与鬼子周旋。
  然而,这真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吗?
  如果是以前,在八路军没有装备优势的情况下,那是巴不得鬼子走进山区与八路军作战,因为那样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就都不起作用了。
  但现在……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方面有优势的是八路军而不是鬼子,尤其百战旅的机械化程度还很高。
  八路军是打游击战的老手没错,有经验有战术进山打游击比鬼子厉害也没错,但最终依旧是用人去拼人,坦克、半履带汽车还有炮侦雷达就全都成摆设了。
  想了想,王学新就回电:“稍安勿燥,做好进攻的准备!”
  说着,王学新马上就给张子辉下了命令:“情况紧急,进入战前训练!”
  接着又给研究所下了命令:“马上生产一批夜视仪装备独立营!”
  王学新会这么急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危险。
  鬼子这一次用毒气打击百战旅补给线很可能只是一次“测试”,也就是说看看这么打行不行。
  如果可以,接着他们就会有组织的展开,到时八路军伤亡就不是三百多人了,而是成千上万人甚至更多了。
  王学新猜的没错,这是梅津美治郎琢磨出的战术。
  第20师团能挡住八路军说实话有些运气的成份在其中:山区,而且只有前台一个出口。
  否则八路军机械化部队早就绕道开始分割包抄了。
  现在虽然将八路军挡住,但同时帝国军队也打不出去……毒气弹受射程限制,虽说帝国也有榴炮版的毒气弹,但却不敢使用。
  原因无它,八路军有炮侦雷达,榴炮只要一开火八路军方向的炮弹马上就过来了,到时不但无法杀伤八路军,毒气弹反而会在自己阵地上殉爆造成帝国军队的大量伤亡。
  因此,帝国只能使用94式90mm口径迫击炮打毒气弹,而这迫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打来打去针对的都是八路军一线部队。
  同时梅津美治郎又知道,八路军一线部队已经装备了防毒面具并做好了各种防毒准备,毒气弹对其的杀伤十分有限。
  该怎么办呢?
  梅津美治郎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就转向山区。
  “迫击炮,难道不是适合山区作战吗?”梅津美治郎对参谋长说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毒气弹埋伏到山区去?”
  说着,梅津美治郎的手指就在旁边的长白山脉点了点。
  参谋长一愣,说道:“大将阁下,可是毒气弹在山区里的运输,并不容易!”
  参谋长说的的确是个问题,平原可以一车车的运,山区运输炮弹则需要帝国士兵扛在肩上一箱一箱的搬,而且还是跋山涉水,其艰难程度非同小可。
  尤其运毒气弹就更是凶险万分。
  普通炮弹没什么,没有引信将其引爆或者爆炸物将其殉爆通常不会爆炸,就算摔倒碰撞等意外也不会有问题。
  毒气弹就不一样了,这种炮弹其实就是层铁皮里头压缩着毒气,一旦摔出裂痕毒气就会在部队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往外泄漏,这会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很可能是部队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但梅津美治郎却回答道:“华夏人有句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冒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
  想到这梅津美治郎就不再迟疑了,马上训练并组织了三支部队实施渗透。
  之所以要“训练”,是因为山地作战部队不了解毒气弹的防护和相关知识,出发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紧急训练。
  这三支部队可以说是实验性质的,也就是看看这方案是否可行,紧接着,梅津美治郎又训练了一个大队一千多人,他打算以中队为单位将其分成六个小队,携带大量毒气弹进入山区攻击八路军后方。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甚至梅津美治郎还采取了另一种方案可行的方案:部队不携带毒气弹进行渗透,深入到某个约定的方位后就派出运输机空投,之后部队再携带毒气弹进入战斗区域。
  梅津美治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减少部队的负重和风险,还可以用这种方式长期作战……渗透到八路军后方的部队不需要返回,以后就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补充毒气弹对八路军实施长期打击。
  用不了多久,八路军就会因为人员伤亡过重且得不到补给而不得不撤退。
  这时梅津美治郎都有些羡慕起八路军的直升机了。
  他说:“如果我们拥有那种直降飞机,第一时间就可以把兵员和毒气弹投入到敌人后方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反复折腾!”
  客观的说,梅津美治郎这种战术是可行的,它会对八路军补给线甚至正规部队造成很严重的杀伤,因为即便是八路军正规部队也不是人手一套防毒面具,即便有防毒面具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而且,如果鬼子是在深夜在八路军睡觉时打毒气弹呢?
  至于李长富想的用游击战对付游击战……这就想错方向了,鬼子根本就不会与八路军游击队接触,迫击炮打的是曲线,可以轻松的翻过一座山打到另一面!
  第1724章 运输
  气氛马上就紧张起来。
  研究所马上组织技工抓紧时间生产夜视仪,因为还没投入批量生产因此还有一些零部件需要改进,另外还要最终与坦克和半履带汽车适配。
  两种版本不太一样,坦克因为有坦克炮开火的震动,因此需要用高强度的显示屏并且再加上减震装置,否则装上坦克后开几炮就碎了一地,夜视仪再好也是白搭。
  相比之下用于半履带汽车上的要求就低多了,半履带汽车只有一挺机枪,它对夜视仪的影响不大,只需要常规版本就够。
  不过这些在有了数控机床后问题都不大,只要苏欣那边设计出零件,用不了多久数控机床就能将其精准的生产出来了。
  最忙的还是陈松勇。
  这支部队是由他指挥的,又因为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因此他就要联系上航空队、直升机部队、敌后情报人员及游击队、甚至还要与前线部队沟通了解作战环境和敌人布署。
  这些就是陈松勇平时干的事,所以虽然多但对他来说却是游刃有余。
  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坦克运输的问题……
  t44是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要把它运到奉天再到前线作战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直接开去肯定是不行的,t44发动机虽然经过改良但其寿命也不过只有270小时左右,这还是在不断维修不停保养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寿命。
  如果从太原经赤峰赶到奉天,只怕到了前线差不多就要报废了。
  用火车运又存在一个问题:从太原到大同是窄轨,火车车厢的宽度只有两米出头,而t44的车身却有2.64米。
  大同之后的宽轨倒是能装得下,但从太原到大同这段路就麻烦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