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血战旗> 第一零九章 尘埃落定(二)

第一零九章 尘埃落定(二)

  留给红三方面军的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关中平原中,黄土高原上,土地革命的步伐正在大跨步的进行。
  很多农户害怕地主的报复,初期而不敢接受红军政工干部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但是要想凭借仅有的粮食,熬过这个冬天对于很多贫穷的老百姓来说,确实很艰难。
  于是他们接受了红军战士送来的粮食,这些粮食都是地主囤积在粮仓内,准备放高利贷的本钱。已经吃到了肚子里的粮食,很多朴实的老百姓也明白,这个债已经是欠下了。只有靠着红军,才能让自己不再欠地主永远也还不尽的债务,一辈子任劳任怨的给地主家当长工。
  有了第一个接受新土地的老百姓,第二个,第三个久根本就不是问题。
  三方面军的红军比例还是很高的,不但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十军,四方面军的二十五军,还有本来应该是后组建的二方面军的主力红三军。
  军中这些有经验的政工干部,土改工作就变得很容易。不但将没收的恶霸地主的抢占的土地给分了下去,而且还在宣传中加强刚分的土地的老百姓,武装保卫自己土地的觉悟。
  许永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西北农民,靠着父亲和他给地主打长工,母亲给地主家做些活计,勉勉强强的一家人没有饿死。红军分地的消息,他是第一个支持,并在当天就领取了原本是他东家的十亩山坡地,估计一年也能打上三千斤粮食,一家人的生计有了保障。
  更让他感激的是,他不但领到了土地,而且分到了每个人五十斤的过冬口粮,看着渐渐长大的两个兄弟,懂事的弟弟们虽然身体还没长好,却挣着抢地里的活。
  红军征兵的布告一贴出来,他就知道了,他清楚自己是家里的主劳力,父亲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毕竟耕种十亩地还是很幸苦的。
  看到他愁眉苦练的样子,父亲也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当兵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有个闪失,就是客死他乡。可许老爹还是打定了主意,让儿子当兵去。
  “咱家里的活计我和你娘都能做,再说你弟弟也长大了,再过一两年,也是一个好庄稼手。可红军对咱们家的恩情不能不报……”凑在墙根底下,父子两人在冬日正午的阳光下,有一句没一句的唠着。
  “爹,家里没牛,开春就要累的够呛,我琢磨着等过了春耕再去。”许永清轻轻的捏住了一个蚤子,放在牙齿间,轻轻的一咬,吧嗒一声脆响,口水带着跳蚤唾在地上。
  脾气火爆的许父当时就火了,呵斥着:“让你去就去,磨蹭个啥?红军干部说了,我们的土地,要靠我们自己去保卫,你不去,我去。”
  看着怒目圆睁的父亲,许永清不敢反驳,只好低着头不做声。第二天,跟着父亲来到了招兵处,给许永清报上了名。三天后,他就随着第一批新兵,进入了再西安不远的新兵营里,开始他的新兵生涯。
  像许永清这样的普通农家子弟,刚一入军营,就以为是当兵扛枪,可是事实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迎接他们的是从陕北赶来整编的谢长子部,700多老红军,要迎接十几倍于他们的新兵,这个任务无疑是艰巨的。
  而三方面军只给了他们二个月的时间,就要成军。拿着从西北军中淘汰下来的武器,在寒风傲雪中,重复着列队,刺刀等这些基础科目,很多新兵都感到,当兵还行,就是比种地累之外,其他还都好。
  和红军派出的小部队顺利联系上的陕北游击队,虽然顶着一个军的番号,但他们实际的兵力才千八百人,根本无法随大兵团作战。
  赵寿山,张汉民部带着两万原西北军来到陕北,在河防和榆林防线布防后,陕北红军的防御空白已经彻底被填补。
  谢长子,陕北红军创建者,就被安排到了铜川,接收新兵,将部队整编补充成一个9000人的师,成为西安警备司令部下的警备一师。和警备第一师一样的部队,还有一个,警备第二师,主要是作为训练的武器太少,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带着这个师在渭南训练。
  寒风中,谢长子看着精神抖擞的新兵战士,犹如坠入梦般的感觉。才几个月前,他还是被西北军民团、土匪处处围困的地方游击队。能够吃一顿饱饭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哪里还能想得到,自己还有带着一个真正的师,和敌人战斗的机会。
  陕北红军的另一个领军人物,刘志丹因为懂炮兵,还是黄埔四期的炮兵科的科班出生,被安排到方面军的炮兵纵队,任炮兵司令。
  现在三方面军的炮兵纵队,可以说在西北这一亩三分地上,绝对的火力第一。除了炮兵的指战员缺乏足够的训练,而加入纵队的红四十军的炮兵部队编制上并不大。才显的炮兵部队专业兵不足。
  红四十军的火炮大部分都移交给了红三军,和二十五军,改用向克虏伯洋行采购的火炮。三十六门75口径山炮,十二门105口径野炮,4门20高炮,如此庞大的炮兵部队,刘志丹还从来没有看见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只有红四十军过来的2000炮兵部队中,才能够操纵这些大家伙,而新招收的炮兵,只能当炮兵中的辎重部队。
  炮兵部队只能发挥一半的火力,其他火炮有弹药,就是没有人能使用。这可愁怀了刘志丹,战场上,一个重炮团所发挥的威力,绝对不下于一个步兵军的冲锋。
  很多战士都是省委临时召集来的学生兵,通过简单的学习,和操纵手册,只能希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不要手毛脚乱。
  嘴上一长串的燎泡,心急火燎的刘志丹又一次走进了东线司令部的指挥部。一头扎进指挥部,就叫着:“副总指挥,政委。”
  没想到,他要找的人一个没找到,倒是李德这个刚刚空闲下来的洋教头,转了出来,笑着对刘志丹问:“刘司令,你要找的人都不在,跟我说吧!”
  “你——”刘志丹一愣,反问着李德。李德的这声刘司令叫的他心里怪怪的。
  李德不服气的说:“在这里,别的不敢说,火炮方面,我说老三,没一个人敢说老二的。”不用说,老大当然是曾一阳。拍着自己的胸膛砰砰作响,自信满满的说着。当然,刘志丹也听说了,李德是曾一阳的学弟,战斗在曾一阳的阴影下,反而如同长白山里的老山参,时间越长,越精神。
  刘志丹没心思跟李德绕圈子,反而径直走过李德,向院子里的房子里张望着,想要找到曾一阳的影子。再说,刘志丹感觉这个洋鬼子整天神神叨叨的,找人练习中文,他还以为李德又是没事找他学俏皮话。
  李德见刘志丹不搭理他,也不着恼,反而在刘志丹身后,不冷不热的说:“三方面军里,懂炮兵的实在是不多,要说这个指挥部里,也就我和曾一阳了,总不能让曾一阳给你当教官吧!反而我是一个很适合的人。”
  就在刘志丹狐疑着转身看着李德的时候,院门口,一个有力的生硬同意道:“没错,他确实应该是一个好炮兵教官。”
  “副总指挥……”刘志丹惊喜的发现,曾一阳风尘仆仆的站在了门口。
  还没等刘志丹开口说话,曾一阳就一摊手,无奈的说:“李德说的很对,你要炮兵教官,我也没有。不过就这么点人,要么要跟你去耍大炮,要么让李德跟你去训练炮兵。”
  “我不是这个意思。部队需要驮马,这都是炮兵快速转移阵地的必要装备,不然……”刘志丹嘴里发苦的说着,他也知道,方面军也便不出来炮兵个他,反而在训练中他摸索出一条路子来,就是将很多操典和规范改成顺口溜,帮助战士记忆。
  “找吴链去,我给你批个条子,一千匹马,再多他也拿不出来。”曾一阳知道,后勤有刚补充的2000匹马,本来想扩编成一个骑兵团的,现在只能先给炮兵了。
  刘志丹心满意足的去找吴链这个大管家。
  在陕西和山西交界的黄河段,阎锡山迟迟没有出兵,反而是在榆林方向,派出了两个军的步兵,向安定、绥德分兵进攻。
  赵寿山指挥部队,对晋绥军步步抗击,又占据有利地形,虽然出现了一些伤亡。但晋绥军想要彻底打通榆林到蒲城,没有两个月根本就别想。
  反而,在黄河沿岸,的孟津等地,晋绥军一再坚固河防沿岸的阵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法,虽然让呆在洛阳的蒋介石很无奈,但也不好说什么。必经,晋绥军已经出兵了,而他的中央军,还刚刚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地界。
  刚刚从河防阵地上下来,政委项英不无担忧的说:“潼关两个团的兵力是否是守得住?而且,黄河进入冰冻期,敌人进攻的选择多了起来,我担心……”
  “先打阎锡山的部队,这是作战中已经确定了的。但怎么打,还要让赵寿山把戏做足,才能让晋绥军下到我们设计好的套中。要一边抗击晋绥军的进攻,还要将部队分散出一部分,转移要白于山,兜个圈子,绕到晋绥军的后面去。等到主力在洛川布好口子,彻底掐断晋绥军的退路。”曾一阳趴在地图上,看着刚标好的敌我形势,一边回答着项英的问题。
  项英也明白,两个都是凶恶的敌人,而蒋介石能把他的起家部队放到这次战役中,说明了蒋介石的决心不可谓不强。
  相比,势力最强的阎锡山的晋绥军不但装备好,而且训练上也不差,军中人才济济,是红军面临最大的敌人。不打痛他,绝对不知道红军的厉害,有的好折腾。
  那么陕西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就要永无宁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