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龙啸大明> 第352节

第352节

  这还不算,更让范徳萨感觉到意外的是,中华军的海军居然是使用的纵队战术,而且还是双列纵队战术,这种战术既使是在欧洲也只有荷兰和英国才在海军中全面使用,像西班牙、葡萄牙、法国都还在用老式海军战术,或刚刚才开始使单列纵队战术。这也至少说明,中华军对这种战术并不陌生。
  范徳萨放下了远望镜,看了看周围的日本战船,心里也在计箅,面对这样一支舰队,以日本舰队现在的力量,是否有胜算,而自己这三艘战船,是否有必要参战呢?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零三章 大岛海战(下)
  范徳萨心里的想法,片仓重长当然不知道,而且他也不能理解,中华军的舰队为什么会列成两条纵队的阵形。尽管片仓重长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后的名将,也曾指挥过水军,但他依然只是一名陆军将领,又水战的理解,其实还是在用陆战的那一套观念,战船贴上对手,然后进行跳船作战,因此在范德萨看来的先进海战战术,在片仓重长的眼里,却是根本就不会打仗的表现,在陆地作战,谁会把队形排成两列纵队的。
  因此片仓重长立刻下令,向中华军的舰队发动进攻。于是日本舰队的前半部份立刻出击,也分成两批,分别向两支中华军的纵队发动进攻。而范德萨的三艘荷兰战舰还在阵中按兵不动,看着双方如何进行这一战。同时也分咐自己的副官,认真记录下来战斗的过程。
  第三分舰队分成的两列纵队中,左边的一条纵队是由司令官麦超亲自指挥,旗舰狻猊号位于全队的领头位置,麦超站在船楼上,看着日本战船逐渐逼近,差不多己经进入到自己的射程以内,也立刻下达命令:开火。
  狻猊号一侧的四十八门火炮分为三排,轮番开火,巨大的轰鸣声立刻响彻了整个海军,在第一轮的炮击中,有三艘日本战船被火炮击中,有两艘的侧舷被击穿,海水大量的涌入船体中,还有一艘船楼中弹,被砸开了一个桌面大小的窟窿,在船楼里的日本士兵,也死伤一片。同时在日军战船的一方的海面上,也是水柱四起,不少日本战船虽然没有中弹,但也都产生了巨烈的摇晃,一些船上的士兵站立不稳,纷纷都跌落到海水里。
  随后第三分舰队其他的战船也都陆续进入自己的射程范围,也都相继开火轰击,而在日本舰队的阵中,也不断有战船被击中,打得桅断橹拆,舷裂蓬翻,因为日本战船实际都是近海的船只,不仅体形小,而且结构也不适合于海战,抗炮击的能力很差,那怕是被一颗中型火炮的炮弹击中,都有可能会震裂船身进水,如果是被重型火炮的炮弹击中,整个船体都会产生断裂。因此在双方开战之后,并不长的时间里,日本舰队就有十几艘船被打得进水下沉,而这时日本舰队的战船还跟本就没有靠近中华军的战船。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刻,第三分舰队的另一路纵队,也对进攻过来的日本战船展开了轰击,两支纵队就像两条蛟龙一样,杀入日本战船的阵列中,左右船舷的火炮轮流轰击,日本战船被一艘一艘的击中,或者被打得肢离破碎,或者是进水下沉。
  虽然这时一些装配了火炮的日本战船也开始向中华军展开还击,但日本战船装配的火炮数量本来就不多,而且基本都是中小型的火炮,而中华军的战船体形庞大,抗炮击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就算挨上几炮,也根本就不会造成多大的损伤。
  不过日本舰队的战术并不是以火炮决胜,因此在中华军战舰火炮的猛烈打击下,还是一艘一艘,拼命的向中华军的战舰靠陇过去。
  日本战船毕竟在数量上占优,因此尽管遭到了中华军的猛烈打击,但还是有不少日本战舰接近了中华军的战船,甚致有几艘日本战船己经靠陇了过去。并且在不少日本战船上还向中华军的战船射出火箭。
  但靠陇中华军的战船,并不等于说就达到了日本舰队的战术目标,因为这时的中华军对这套战术己经有了十分充足的应对经验和战术。中华军的战船左右两舷都是炮口,因此日本战船如果是左右侧靠陇过来,就会遭到中华军的战船左右的舷炮的猛烈打击,由于这时双方的距离非常接近,命中率也极高,一轮火炮齐发,致少有一大半的火炮能够命中,而脆弱的日本战船根本就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整个船体立刻就会被打得支离破碎,粉身碎骨。
  虽然也有一些日本战船十分机灵,不从中华战船的两侧靠陇,而是选择从船首,船尾的方向靠近过来,因为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欧洲帆船的船首呈尖型,而且设有三角帆,使帆船的速度更快,操作也更灵活。但相对的,欧洲帆船在船首,是无法设置火炮的。而船尾部份,侧是风帆船时代,任何帆船的弱点所在之处。
  不过中华军在这方面,也作了相当大的弥补工作,在毎一艘帆船的船首和船尾,都设置了数不等的管风琴枪架,最少的也有两架,多的会达到六架。因为新式的连发枪己经普及到虎贲军的各个部队中,被汰淘下来的管风琴枪都交给海军使用,因此各船装配的管风琴机都出过去増加了数倍,都被用来加强船首和船尾的保护,只要是敌军的战船靠陇过来,就用管风琴枪进行一阵猛烈的扫射,而在船甲板上等着靠陇之后,立刻就进行跳船作战的日本士兵也马上就被打死一大片。
  而日本战船上发射的火箭到是有不少能够落到中华军的战船,这也是日本战船等对中华军战船造成的最大危胁,但日军能发射的火箭数量太少,而且又缺乏连继性,因此也对中华军战船的打击并不大,有不少火箭一落到战船上,就迅速的被中华军的水手、士兵扑灭了。
  战斗进行了大约一个时辰,日本舰队被击沉的战船己经超过了六十艘,而这时参与围攻中华军两支纵队的战船只有一百余艘,另外日本舰队的后备战船己不足五十艘,其中当然也包括三艘荷兰战船。而中华军参战的三十艘战船,还没有一艘被击沉,只有三艘小船的船帆或船体燃起了大火,但还远没有到被烧毁的地步。其中几艘大型战船几乎是毫发无损。
  范德萨一直站在甲板上观看着远处的海战,同时在心里也对目前的战场局面和中华军的海战能力不断的进行着评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量日本还能够与中华军进行周旋,但只是依靠着数量众多,才能坚持到现在,除非是中华军的弹药不足了,否则日本舰队的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战斗进行到了这一步,中华军的舰队始终保持着整齐的纵队队型,无论战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没有发生过一丝混乱,各战船之间的位置,都没有发生过改变。这一点也令范德萨颇为佩服,一支海军舰队最重要的并不是战船的吨位和火炮的威力,而是纪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坚守纪律,这才是一支出色的海军舰队必需俱备的素质,而在这一场战斗中,中华军的海军无疑是做到了。
  当然也并不能就说中华军海军的战斗力就已经超过了荷兰或与荷兰相仿,毕竟现在用来测试中华军战斗力的日本舰队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达不到进一步测试中华军海军战斗力的水平。范徳萨认为,如果是换了荷兰海军,也能做到这个水平,而且绝不会比中华军差,因此在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时,中华军还能不能做到这一步,那就不好说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中华军的海军,确实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致少需要荷兰认真对待。
  这时副官哈塞尔巴恩克走上船楼,道:“舰长,日本人又派人请求我们出战了,这己经是第三次了。”
  范德萨点了点,如果自己不出战,日本舰队当然是必败无疑,但自己参战之后,能否改变战局,也不好说,毕竟自己只有三艘战船,而且现在己经可以看出,中华军两支纵队领头的两艘战船,论吨位和火力,都是胜过自己的尤尼特隆号一筹。另外自已带来的这三艘战船是目前巴达维亚的精锐主力,可不能在这里受到损失。
  但虽然说先前己经和日本说好,这况荷兰战舰只是为日本提供顾问和指导,是否出战将由荷兰人自己决定,并不受日本的命令指挥,但既然是随日本舰队出战,而且现在也眼看着日本舰队不敌,还是这么袖手旁观,也有些说不过去。因此范德萨想了一想,决定给日本人提供有限的帮助。
  虽然说自己这三艘战船不足以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但充当一个搅局者,还是可以做到的。因此范德萨也决定率领三艘荷兰战船发动突然袭击,给中华军的纵队拦腰一击,争取能够打乱中华军的纵队阵型,给日本舰队制造机会。当然日本人能否利用得了这个机会,那就不关范徳萨的事了,反正自己己经尽到了同盟者的义务。
  另外范德萨也想亲自试探一下中华军海军的战斗力,如果在自己的突击之下,中华军海军的纵队队型依然还能够保持不散,那么对中华军海军的战斗力,也就要重新进行评估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零四章 回归国内战场
  就在范徳萨正要下令出击的时候,在桅杆上的瞭望员忽然大声喊道:“舰长,又有战船向我们这边驶过来了。”同时用手中的信号指向西方。
  范德萨立刻向西看去,只是在远方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无数的帆影,正在向战场的方向行驶过来,范德萨当然知道,日本和荷兰是不可能再派舰队参战的,那么来的只有可能是中华军的另一支舰队。而且通过单简望远镜,也证实了范德萨的猜侧,来的果然是中华军的舰队,而且规模绝不在眼前这支与日本舰队作战的舰队之下。
  赶到战场的,是伏波军的第一分舰队,这时第一分舰队正在琉球群岛以西的一带海域以巡航,接到了第三分舰队的通知之后,立刻赶到奄美大岛参战。
  第一分舰队是海军部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这时一共有三十八艘各种船只,其中包括目前海军唯一一艘一级战列舰岳飞号,也是唯一一艘装配火炮超过一百门的超级巨舰。虽然从现在的距离上,范徳萨还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岳飞号的大小,但也能够确定,这又是一艘比自己的尤尼特隆号更大的战船。
  当然仅仅只是这一艘战船到并不可怕,但这一队战船的到来,也足以帮中华军锁定胜局,令日本舰队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那怕是自己这三艘战船参战了也没有用。相反如果不及时撤退,一但被中华军缠住,恐怕就逃不掉了。这可和自己当初出战的目地不符。
  因此范徳萨立刻吩咐自己的副官:“你去告诉日本人,中华军的援军己经赶来了,现在他们己经没有胜算,如果及时撤退,还能够保存一部份实力,否则只会全军覆没。”
  在尽到了盟友的义务之后,范徳萨也立刻下令,三艘荷兰战船立刻调头撤退。而等片仓重长收到了荷兰人的回复之后,三艘荷兰战船早已经调转了船头,向北方行驶。片仓重长也忍不住在船甲板上跳脚大骂荷兰人贪生怕死,胆小如鼠。
  不过这时战场上的局面已经十分清楚了,没有荷兰人的帮助,就是在目前的战场上,日本舰队也无法战胜中华军,何况现在中华军又来了援军。虽然说日本人打仗也比较死脑筋,但这个时代毕竟还没有到动辄就玩玉碎,玩神风敢死队的地步,在明知不敌的战斗中,日本人也不会硬挺着,由其是在海上,就算是想拼命,也没有地方使力。因此在权衡了一下战场的局势之后,片仓重长也下达,调头撤退。
  日本战船的调头速度本来就很慢,加上这么一耽误,等大部的日本战船都调过头之后,三艘荷兰战船己经跑出了数百米远的距离,而这时第三分舰队正在与日本舰队作战,见日本舰队撤退了,也趁势向日本战船发动一连串的追赶打击,一下子又击沉了不少日本战船。
  而这时中华军的第一分舰队也已经快赶到了战场来。因为先前己经见到日本舰队准备从战场上撤退,因此立刻改变了航行,从斜刺里向着日本舰队撤退的方向追击了过来。虽然这时日本战船都己经调过头来,向北撤退,但日本战船的速度远远不及中华军的战船,结果被中华军的第一分舰队从斜刺里切入,硬是插入到日本战船的队形中,将日本舰队搅得大乱,而第三分舰队也从后面追赶了上来,两支舰队合力不仅将日本舰队杀得大败,而且将日本舰队的后半部份给截断了下来。
  结果等日本败回日本,在鹿儿岛暂时驻扎,所剩的战船已不足五十艘,士兵只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中华军仅仅只损失了三艘小型战船,阵亡人数只有三十三人,另外还俘虏了日本战船二十六艘,士兵一千六百余人。又一次在海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不过日本虽然在海上失利了,但好在是这时另一路运兵的舰队到是十分顺利的将日本士兵运送到了天津大沽口。不过经过了这一次海上的惨败之后,日本到是再也不敢从海上向浙江地区发动进攻了。而三艘荷兰战船在取得了中华军海军的第一手资料以后,也离开了日本,返回巴达维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汇报情况。
  商毅在南京得知海上取得大捷之后,也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到并不是害怕日本海军与伏波军进行正面的交战,而是担心日本海军会化整为零,分成好分路突袭东南沿海,这样会令伏波军非常难以防范,只要是其中有一支舰队突破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地区登陆,就非常麻烦了。虽然不会造成当初的倭寇之乱那样的长期危害,但在短期内,对南京还是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这时中华军的大部份兵力都集中在南北西的边境,己经没有多少兵力能够驻守东南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的安全,实际是全靠海军来保护,而这一次海战的取胜,也说明南京政府的海防己经正式由沿岸防守,转向了近海防守,这也是中国海防观念转变的重要一步。
  而在大岛海战结束之后,海军部的两名主将成刚和黄震也向商毅建议,认为现在完全应该乘胜出击,打击一下日本,虽然目前抽不出陆军,但出动海军部的一二支分舰队,对日本沿岸进行一次海上打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而商毅想了一想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暂时不去进攻日本,而是先把国内的战场打好再说,虽然这次进攻日本只用出动海军,但目前海军也有要守卫南京政府的沿海地区的重要任务,不能轻易远派。
  另外一点,现在荷兰商馆的人员虽然已经完全撤离了中国,但并没有全部返回巴达维亚,有一批人去了台湾,虽然商毅随后又向盘距台湾的荷兰人发出了最后通谍,限令他们在十五天以内,必须全部撤离台湾,将赤嵌城和热兰庶两城全部移交给驻守台湾的沈寿崇接管,但商毅也估计荷兰人绝不会老老实实的听话回家,一定还会想办法扑腾几下,因此也不得不防。
  虽说荷兰人在台湾并没有多少实力,全部的兵额也不足七百人,能够控制的区域也是极小的部份,而且台湾当地的土著大部份都倾向于中华军的统治,因此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只靠在台湾的驻军和民兵虽然不足以将荷兰人从台湾赶走,但也足以将荷兰人牢牢困住,耗也耗死他们。并不需要商毅增加兵力。
  但荷兰人一定会向巴达维亚方面救援,尽管现在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兵力也不多,但也不能不防,毕竟这个时代的荷兰海军可不是西班牙、日本、清廷这些国家可比,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海军实力最强的国家,“海上马车夫”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商毅知道在另一时空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是釆用困守的办法,而且荷兰的巴达维亚当局也曾派出军舰军队,来救援台湾,只不过当时郑成功是几乎集中了自己水陆两军的全部力量攻台,这样才以多胜少,击败了巴达维亚的援军,最后终于困得荷兰人内忧外绝,不得不投降,结果也成功的收复了台湾。
  而现在商毅只能依靠海军的力量,不仅可能要以武力驱赶盘距台湾的荷兰人,同时还要准备阻击巴达维亚的援军,显然要比另一时空里的郑成功要吃力得多。
  另外商毅还有一个应急的计划,就是现在海军中,还有相当一部份陆战部队,大约可以整编出两到三个师的兵力,而且这一批军队不同于新编的军队,不仅平时的训练严格,而且在经过了历次海外作战之后,己经俱有相当的作战经验,战斗力相当强,因此如果中原战场的兵力吃紧,商毅还打算从海军中抽调出一倍兵力出来。因此在这个时候,海军只能进行近海作战,而绝不可以轻易发动远征。
  于是最终统战部决定,海军的各分舰队仍然驻守各自的防区,巡守近海,防止有敌军从海上袭击。同时又命令海军各分舰队的陆战士兵都要做好准备,随时都有可能被抽调上岸作战。
  就在这时,从台湾传来消息,今年刚刚上任的荷兰台湾大员长官费尔勃格拒绝商毅发出的最后通谍,拒绝退出台湾。于是商毅也立刻下令,命驻守台湾的沈寿崇马上出兵,向荷兰人发动进攻,并且又命第三分舰队从海陆两路,配合沈寿崇作战。
  同时商毅又下令,驻守吕宋的第六分舰队,严密关注巴达维亚的动静,并且在海面上打劫荷兰商船,以牵制巴达维亚的力量,使巴达维亚当局无法援助台湾。
  最后商毅又下令豫南战场的成进和李定国,尽快消灭被围的阿济格,力争早日打开中原战场的僵局。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零五章 围歼阿济格(一)
  现在的中原战场,确实出现了僵持的局面。在河南南部,中华军的八个军,共计二十余万人马困住了阿济格,正在逐步逐步的侵食着阿济格部的防守阵地。
  而在河南北部,中华军的山东军区也集中了近十万大军,攻取了大名府、彰徳府,切断了中原战场清军的北归之路。而在这两个战场的中间,清军在开封一带地区还有近十七万大军,以及目前清廷实际的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在河北地区,清廷也集中了多罗郡王瓦达克部,己及外援的日本、朝鲜军队,共计约有十六万人马,从北方向大名、彰德一线地区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打通中原清军的北返道路。
  因此目地双方共计约有六七十万大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包围夹击敌人的同时,同样也被另外的敌人包围夹击着。
  这一复杂局面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日朝这两个外部的势力插手中国的内战中的缘故。
  本来多尔衮己经作好了打算,放弃大军,转道山西返回北京。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到这个时候,中原战场或许就己经结束了,就算是多尔兖侥幸逃回北京,但清军的大军都丢在了中原战场,商毅计划在中原战场歼灭清军主力的计划,也就能够实现了。
  但在多尔衮得知,日朝两国的军队已经到达中国,并且与清军组成了庞大的兵力,进攻大名、彰德一线地,重新打通中原和京师的联通之后,多尔衮也决定暂时留守在开封,等待清廷的援军到达,然后和援军一起南北夹击,击败大名、彰徳一线的中华军,打通返回河北的道路。
  这样一来,开封的十几万大军也就都能够被成功的救出,既使是清军在中原战场失利,也没有输光所有的本钱,还有一定的实力驻守河北,与中华军相抗衡。
  而中华军要打破这一僵局,重新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实现预定的计划,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豫南战场尽快歼灭清军的阿济格部。如果中华军能够在清军的援军赶到大名、彰德一线之前,或是在初期歼灭阿济格部,那么在豫南的八个军的兵力也都将解放出来,投入到开封或者是豫北战场中去。这样一来,就可以瓦解掉清军夹击大名、彰德一线的计划,将清军主力全歼在中原战场上。
  中华军对阿济格部的包围是在九月十九日完成,在阿济格突围失利之后,也一心防守待援,而中华军豫南战役的指挥官,成进和李定国当然知道尽快歼灭阿济格部,对中原战场的重要性,因此在向清军发动全线进攻之初,要求各部队连续突击,速战速决,力争在三到五天内解决战斗。但在进攻开始之后,才发现困难要比想象中的大得多。但想歼灭阿济格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阿济格部全是由清军中的精锐组成,在前期的战斗中,兵力的损失并不大,这时还有人马十三万多人,一共有火枪三万余支,火炮四百五十余门,火力十分凶猛,且在被包围之前,刚刚得到了一次补充因此弹药、粮食都十分充足。尽管清军的武器和中华军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伯在这个时代,防守的一方要远比进攻的一方容易得多,因此清军一但转入全面的阵地防守之后,中华军的攻击也就变得异常的艰难。
  最为重要的是,在被中华军包围之初,清军都坚信多尔衮会出兵来救援自己,只要能够坚守住阵地,等援军赶到之后,内外夹击,就可以一击溃中华军的包围圈,反败为胜。因此清军在驻守阵地的初期,士气也十分高昂,作战也表现得相当顽强。
  中华军的包围圈是在淮河两岸同时对清军进行包围。清军在淮河南岸有四万五千人驻守,以靠近淮河岸也的三个村为依托,建立防守阵地。
  虽然中华军在淮河南岸布置了三个军,总兵力接近八万,但甴于清军的阵地范围并不大,东西长不足五里,而阵地前沿离淮河还不足二里,但正因为如此,清军的兵力分布也十分密集。而中华军的进攻面不大,兵力不能充份展开,也无法对清军的阵地进行分割包围,只能正面进攻,这也就给中华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而在淮河北岸,清军是以息县为核心布置防守阵地,总计有兵力八万五千左右,除了东线由于李江、陈作伟、张中鸿三人发动火线起义之后,中华军已经攻到了息县的城墙外围,在西北两面,清军的防守阵地前沿离县城都有三四里的距离,分布在息县周围向十余个小村落。
  中华军在淮河北岸布置了五个军,除了一个军付责打援和做为预备兵力之外,其余四个军共计十余万的兵力,分从东西北三面向清军的阵地发动全面的进攻。
  但清军是依托着各村的沟溏湖泊构建防守阵地。并且在每一个村里,也都利用民房,修筑了防守的工事,到处都是火枪或弓箭的射击口。因此就算中华军攻破了清军的外围阵地之后,在毎一个村子里要经过残酷的战斗,甚致要进行一间民房一间民房的逐房进攻,往往都要发动数次冲锋,才能推进一点距离,就是占领一间民房,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
  因此在前两天的战斗中,中华军付出极大的伤亡,兵力损失竞立到了六千左右,而清军的损失仅仅只有二千多人,而且并没取得多少战果,在淮河北岸,只攻占了一个村子,而在淮河南岸,基本毫无进展。
  战局进行到这一步,成进和李定国也知道,一味的强攻并不可取,因为现在阿济格部己由运动之敌转为驻守之敌,并且已经建立了稳固的防守工事,因此中华军也要甴运动战转为对村落阵的攻坚战,歼灭阿济格部,不能急于救成,也不能一味硬拼,而是必须釆用合理的战术布置。否则就算最终歼灭了阿济格部,如果自身的伤亡太大,也不利于下一步进攻开封。
  于是成进和李定国也招集各军的军长,开会讨论,最终决定釆用迫近作业的办法,突破淸军坚固的防御阵地,利用夜间的时间,将战壕,交壕一直挖到清军的阵地前沿,然后突然向清军发起攻击。而在进攻中,也要注意先后秩序,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在攻破了清军的外围阵地之后,也不能急燥,而是要稳扎稳打,逐个争夺清军的防守据点和所占的村庄,层层推进,逐步蚕食清军的阵地,每攻占一个阵地,打下一个村庄,就要牢牢守住,不能轻急冒进,指望一下子就将清军打挎。
  结果就在第三天,中华军所有的进攻都停止了下来,在淸军阵地的外围,都是一片寂静。
  在中华军向清军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清军只管全力作战就行了,什么也不用想。但现在战场安静下来之后,清军的心里却都有一些发毛起来。而且也不向是有援军来了的样子,因为如果是援军到了,那么在远外应该可以听到枪炮的声音,因此越是摸不清中华军在做什么,清军的心里也就越是没有底,而寂静反到带给人更为沉重的压力。
  只过了半天的时间,阿济格就有些沉不住气了,派出几支侦察队出去打探,看看中华军这是在干什么,但侦察队刚一接近中华军的阵地,就立刻被中华军的狙击手打爆了几个,其余的人也吓得立刻返回来了。不过还是有人看见了一点什么动静,告诉阿济格,他看见中华军正在阵地前面挖土掘堑。而其他几个方向的侦察队回来的报告也都差不多。
  阿济格得知以后,也不禁百思不解,因为中华军己经在清军阵地的外围建立好了阵地,现在又挖土掘堑干什么,难到说是打算进行长期的围困吗?但这个不大可能,清军在中原战场还有相当的兵力,想对清军进行长期围困,绝对是有违用兵之通。
  这个时候清军虽然学会了使用战壕防守的战术,却还不知道,战壕战术,同样也可以用来进攻的,当然因为中华军与淸军之间的大规模攻防战并不多,使用迫近作业战术的次数也很少,只是在当初进攻南京时使用过几次,而当时的清军官兵几乎都己不在了,因此这时清军全军也都琢磨不透,中华军这是要干什么。
  当然令阿济格觉得心烦的,并不是弄不清中华军在干什么,而且从自己被包围到现在,己经过去了五六天的时间,但援军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有。如果说多尔衮从开封出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尼堪和韩岱部这时也应该到了,就算不能给自己解围,致少也该发动一二场进攻,让被困的清军知道援军到了,提高他们的士气。但现在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虽然阿济格安慰众将和士兵,说多尔衮一定是在集结大军,力求一战而成功,但在阿济格的心里,己经产生了一丝不好的预感来。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零六章 围歼阿济格(二)
  阿济格站在阵地里的瞭望塔上,用望远镜看着在清军的阵地外,己经布满了中华军挖掘出来的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各种战壕、交通壕,心里也不禁生出了一股寒意。原来中华军的真正目地就在这里。
  中华军的迫近作业战术,就是从中华军的战壕阵线开始,向清军的防线方向,以“之”字型的线路,挖掘战壕迫近,而毎一条“之”字型战壕之间,又挖掘交通壕互相连通,仅仅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结果整个战场就大变样了,在双方阵地之间平坦的土地上,各种的战壕、交通壕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一般,而清军就如同被网在中间的猎物一样。
  现在中华军的战壕挖到最近的地方,离清军的防线竟只有三十多步的距离。现在清军在阵地里都能够听到镐锹挖铲泥土的声音。阿济格甚致都怀疑,中华军会不会把战壕一直挖到清军的阵地里面来。
  但能够在短短的五六天时间里,就挖出了这么多的战壕、交通壕,这可不是中华军士兵的功劳,而是依靠支援前线战斗的民役。
  商毅当然知道,打仗从相当大的程度上说,就是拼消耗,打得是综合国力,而后勤保障是否跟得上,也就是综合国力的最直体现。以前中华军和清廷作战,基本都是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或是控制区的边缘地带,后勤补线短,运送周期也不长。但这一次侧是完全在境外作战,对中华军的后勤供应,也是一个严格的考验。
  因此在这次中原大战中,南京政府在南京、山东、湖广等地,一共动员了八十余民役,牛马驴骡等牲口十万余匹,各种车辆近三十万余辆,为中原战场的战士们运送粮食、弹药、以及其他的各种物资,仗跟随在前线做固定民役的,就有十五万余人,当然更不用说南京、山东等地的兵工厂、木工厂等等也都日夜不停的赶工生产战争所需的各种物品。
  好在是南京政府的绝大部份官员,以及几乎所有的中华军官兵平时一直保持着亲民的形像和作风,再加上政府机构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的大力宣传,并且也非常努力的动员民役出力,当然对但任民役的百姓也给予了比较优厚的报酬和补贴,因此民役们也比较支持这次的战争,各项支前工作也都完成做比较好,尽管这一次中华军是首次走出了自己的领地作战,但也并没有在后勤保障方面出现什么大问题。
  这时在豫南战场上,大约有八万余名随军的民役,因为中华军的士兵要付责战斗,守卫阵地,因此挖掘战壕的工作,实际是由这些随军的民役来完成。不过这些民役全部都是来农民,几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挖土掘堑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家常便饭,于是一个个轮动铁锹铁镐,日夜加紧的干了起来。
  中华军向清军阵地挖出的“之”字型战壕都是八尺多深,六尺多宽,而且在战壕里并排可以走二三个人,在战壕的一侧,还有留着一个三尺多高的台阶,一但淸军进攻过来,士兵们站在台阶上,可以向敌军开枪射击。每隔三丈多远的距离,还会举起一架木梯,保证战士们可以迅速的杀出战壕,进行战斗。而连通“之”字型战壕的交通壕,要比战壕略窄一点,也有七尺多深,四尺多宽,两人可以在战壕中错身而过。
  无论是战壕还是交通壕,都可以将整个人藏在地平线下,因此只要是中华军的士兵和进行作业的民役在战壕里面,根本露不了头,不用怕遭到清军的射击,而且在施工的地段,战壕的顶上还覆盖了石块保护,就是炮弹也落不下来,非常安全。
  其实在战壕开挖了两天之后,清军就己经大致猜出了中华军的用意,并且也曾发动过几次突击,但让清军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的士兵虽然是躲在没顶的战壕里,但对清军的动向十分清楚,只要清军一出击,中华军的士兵们就会立刻从战壕里冒出头来,向清军展开射击,或者与清军进行白刃作战,令清军根本就无懈可击。
  在连续发动了几次突袭之后,清军损失了近千的士兵,但对中华军的挖掘工程却没有造成一点影响,阿济格也不得不终止了突袭。当然这又有一个让阿济格不能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只要清军一发动突击,中华军就能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呢?就好像是有人亲眼看见了一样,但在每一次突击之前,中华军明明都躲在战壕里,根本就没有见到有站出来放哨的士兵。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中华军的士兵虽然是在战壕里面,但却是在用潜望镜观察清军的动静,南京政府早就己经制造出了水银镜,那么再制出潜望镜,当然就不存在任何的困难了。
  不过现在令阿济格感觉到最可怕的,到还并不是中华军的作业迫进战术,而是军心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时间又过去了五六天,援军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尽管清军的粮草、弹药还都十分充足,但迟迟没有援军的消息,使全军上下都己经开始产生不安定的情绪了。
  而且在军中也开始产生众多的流言,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尽量阿济格知道,必须阻止各种流言的蔓延,但他却苦于没有打破流言的办法,在这个时候,靠一味的强压是不行的。而且阿济格在这个时候,对多尔衮的信心也开始动摇起来。
  就在这时,成进和李定国也收到了统战部发来的命令,要求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尽快歼灭阿济格部。
  这时土工迫近作业己经完成了大半,虽然离成进和李定国的预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得知了由于日朝军队的参战,使目前的战局又发生重要的变化之后,成进和李定国也立刻决定,马上向清军发动全面总攻。
  就在九月二十八日拂晓时分,首先是在淮河南岸,中华军分从左右两路,向清军的防守阵地发动了进攻。
  清军在淮河南岸一共占据着三个村子,分别是洪洼村、尹山村、中渡店村,呈一个“品”字形排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