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741章 愚民的奴性

第741章 愚民的奴性

  吕布在那一霎那间回忆起自己曾读过的三国志,不同于吕布那一世曾读过十数遍的演义,三国志他才只看过三遍,正史里通篇都没有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场景,王朗是在洛阳病死的,再结合吕布现在看到的王朗真人气度之不凡,吕布完全猜得出演义、正史不吻合的真相,是尊刘抑曹的罗灌水看不惯王朗在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时的表现,才让王朗在诸葛亮面前像小丑一样地表演。
  并非王朗本身有那么猥琐,而是罗灌水想要让他这么猥琐。正史里,王朗在回归曹魏后,除了扶助曹丕篡位成功之外,还为曹魏朝廷的律法建设立下大功,被封为司徒、兰陵侯,跟华歆、钟繇并为曹魏立国时的三公,曹丕认为像王朗、华歆、钟繇这样的大臣“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陈寿评价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吕布凭心而论,曹丕、陈寿的评价虽然有几分过誉,但王朗确实是治世能臣。
  反观某个太平盛世的某些官员,跟王朗在曹魏的行为相比,他们更值得被骂上一番“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小说章节
  王朗看吕布一直凝视着自己而陷入发呆,以为吕布还未考虑到该如何任用自己而陷入愁绪,他便端坐在吕布的对面,耐心地等待着吕布的决定。
  吕布确实是陷入一股愁绪里,他从历史记载上所了解到的王朗是很空泛的,根本没有起到打破演义印象的作用,反倒是田丰、沮授、荀彧联合举荐王朗时所说的那些话。给吕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跟演义印象简直截然相反的形象。
  吕布收拾好自己奇怪矛盾的心绪,沉声问道:“景兴,据吾所知,你乃徐州东海郡郯城人,曾师从弘农杨家的杨赐。以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后因老师文烈先生逝世而弃官服丧,后来获举孝廉,被辟命均不应命。你须要知道,皇上对当年文烈先生之子杨彪与郑泰等人勾结叛乱,始终耿耿于怀,若是他知道你是文烈先生的弟子,恐怕不会给你任何官职。若是皇上问起,你跟文烈先生的关系,不知你该如何回答?”
  王朗面沉似水,不假思索道:“文烈先生乃在下恩师,恩师教诲之情永生难忘,在下不愿为官位而将恩师抛却脑后,纵然天子不与任何官位,在下依然是文烈先生的弟子。”
  吕布难以置信地望着面前的王朗。这跟演义上那个趋炎附势依附曹魏的王朗判若两人,到底现在这个王朗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在沽名钓誉博取吕布的信赖呢?
  吕布难以肯定王朗刚才那番为了恩师而不要官位的话语是出自真心还是别有目的。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吕布凝视着王朗的眼睛,集中精神观察他是否在说谎,又继续问道:“后来你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任徐州治中从事。光熹元年十月,董卓、袁隗、王允诸贼扶持伪帝刘协在洛阳登基,你与陶谦别驾赵昱认为少帝在本公与卢太傅扶持太后、少帝离开洛阳。已经不能算是正朔朝廷,所以你与赵昱建议陶谦遣使向洛阳的刘协表示支持,陶谦便命赵昱带着奏章到洛阳,刘协接到奏章后非常高兴,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被任命为广陵太守,而你被任命为会稽太守。这件事情,不知你该如何对皇上解释?”
  吕布虽然神情轻松,语调平缓,但他问的话却让在一旁坐着的荀彧、沮授等人如坐针毡,但他们也无能为力,毕竟王朗确实做过这样的事情,这种政治上的污点可不是轻易就能洗刷掉的。
  王朗在吕布如实质一样锐利眼神凝视下,没有半点慌张,坦然自若道:“太尉大人明鉴,光熹元年那年秋,袁隗为太傅,王允为河南尹,而董卓为大将军何进引入洛阳讨伐十常侍的外镇诸侯,这三人之前对朝廷均有功劳,以在下的愚笨,当时根本看不出他们三人的狼子野心,以为他们是大汉的忠臣,反而太后、天子听太尉您与卢太傅的话,抛开社稷,丢弃宗庙,远离洛阳,虽说是暂避董卓之锋,可终归是舍弃宗庙,让天下忠诚之士尽皆心寒,深表失望,虽然大汉不至于君王死社稷,可皇上、太后如此一走了之,放弃宗庙社稷,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所以我们当时错误判断洛阳朝廷是正朔朝廷,亦是在所难免。
  现在太尉大人您已经成功收复洛阳,而天子迟迟不还都洛阳,惹来民众舆论纷纷,某在此请太尉劝服天子,盼望能够尽早还朝,以求天下心安!”
  荀彧、沮授在一旁为王朗捏了一把冷汗,这个王景兴竟然如此大胆,敢当面指责主公当年劝谏太后、天子迁往邺城之错误,要知道正是因为主公劝谏太后、天子迁往邺城,才奠定了主公今时今日的地位,王朗在这个问题上滥发议论,实乃大忌,他们真担心吕布震怒,将王朗论罪或诛杀。
  吕布脸上却没有半点愤怒,因为他看得出王朗在军事上没有太高的眼光,跟王朗解释守不住洛阳的原因就有点像教授跟小学生讲课,煞是无聊,便淡然道:“你当时身在徐州,并未身在洛阳,不知洛阳之危若累卵,吾不怪你。你们是后知后觉地发现袁隗、王允、董卓的狼子野心,而本公与卢太傅是在一开始就发现这三人的野心,仔细判断,发现忠于朝廷的将士远少于董卓的西凉军,也无法跟袁家门生故吏相抗衡,只好选择远离,不然现在的天子已然被董卓戕害了。朝廷的长治久远和名誉的暂时保全,哪个更重?!请君熟思之。
  还都的事宜,吾已上表于天子、太后。请他们定夺,不日便会有消息下来,应该今年就会还都洛阳。”
  王朗见吕布的态度还是那样平静,丝毫没有因为他刚才有些无礼的指责而动怒,王朗本来有些澎湃有些激动的心情也渐渐镇定下来。
  吕布又问道:“你到会稽后,见当地民众仍然祭祀秦始皇。并且与夏禹同庙,你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民众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缔。不知可有此事?”
  王朗轻描淡写道:“确有此事,秦始皇残暴不仁,不恤民力,穷奢极欲,两世而亡,不配获得民众祭祀。特别不配获得会稽民众祭祀,因西楚霸王项羽便从会稽起兵反秦,若会稽民众依然祭祀秦始皇,岂不荒唐。”
  吕布感觉甚是奇怪,笑问道:“景兴,依你之见,为何会稽民众会祭祀嬴政而不祭祀项羽?”
  王朗眉头紧锁,长叹一声道:“说来让人心冷。项羽虽然对秦地人残暴,却对会稽民众甚多呵护。因此会稽人未觉项羽的强大,嬴政则是对天下人均为残暴,所以会稽人以为嬴政强大不可敌,以为嬴政的神灵法力也会强大一些,殊不知,即便嬴政化身为神灵。他依然是自私自利的寡人,并不会浪费半点法力来护佑民众。哎,虽然曾多次叹民生之多艰,却也感到民众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对他们越好越有可能得不到他们的敬畏。反而对他们残暴不仁,视他们性命如草芥,反而会让他们十分敬畏,甚至会立为神灵。”
  吕布听王朗这一席话,忍不住站起身,激动地说道:“景兴,你总结的太对了,民众愚昧,畏威而不怀德,便是圣人治国恐怕亦会头痛,哎,这些可悲、可怜、可叹又可恨的黎民百姓!”
  吕布对这点深有感触,后世里对曹操、刘备的评价两极分化,便反映出这样的问题,曹操残暴不仁,动辄屠城,杀人盈野,但这样一来展示了他的强大,结果后世人崇拜他、对他有好感的人比比皆是,反观刘备一直是反曹操之道而行之,仁政爱民,从不滥杀无辜,结果留给后世愚民的印象仅仅是以爱哭而得天下,民众之愚蠢不可救药概莫如是,真正能透过那道偏见看出两人本质的人无一不是智者,估计曹操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也是看透民众有这样悲惨的性情而顺势而为吧。
  再看某个朝代,有个帝王,因为他的诸多错误政策,神州大地竟无端端死亡数千万人,偏偏这样的人竟然被抬上神坛,被人当成半人半神来崇拜,这一点也明显看出深度奴性自虐的民族性格。
  这几千年来,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使得每个人的膝盖都很软,民众的骨子里是封建的余孽,膝盖是弯曲的,随时准备跪地的,后来虽然并不需要跪了,但心里还是在跪的,主要表现在国人是十分怕官的,对官有着从骨子里的顺从和敬畏。
  整个社会的这种奴性也就造成了一直以来为官者之不仁,他们堂而皇之地平时鱼肉着民众,整个民众都怕着他们,敬畏着他们,官们的权利被无限制地放大,平时可挥霍,敛财、枉法,无恶不做了,而周围全是屈膝低头的民众,这让他们更加放肆起来。
  这种奴性如此深刻,以至于当有人高呼要给他们民主和自由的时候,这些奴性的大小官员和民众们就会从骨子里害怕“这可使不得啊!”“这会乱了套的”。瞧,就是这么贱格。
  民风如此,称其为愚昧并不为过,如此的洪流面前畅谈民主与自由,无异于对牛弹琴、螳臂当车。民主与自由只能算作无稽之谈说与开化的那一小撮人去听罢了。奴骨是很硬的,民主的路子是很长很长的。
  吕布知道王朗说这个不是说要给民众们民主自由,而是想让官民之间的对立矛盾不要那么尖锐而已,虽然如此,吕布还是欣赏王朗这个开明的姿态,王朗在这一点可比那大多数有了权力就肆无忌惮欺辱民众的官僚好太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