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 [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411

[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411

  对自己答题没什么把握的诸葛亮早早就等候在放榜处,待先生将成绩排名贴出,诸葛亮愣住了。
  第四名。
  他盯着那第一名的名字看了许久,疑惑道:“曹宏?”他们班有这个人吗?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41522:46:11~2020041623:57: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咩是只大精分30瓶;木兮3瓶;南敦先生2瓶;萌萌哒的路人甲、树树竹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二三章
  他们班中还真有一位叫做曹宏的!
  只不过人家因为太过优秀,学业考核全优,又地位超然,特许能够进出太学罢了。
  从开学至今,这位名为曹宏学子正式来课堂的次数屈指可数,多数时间是在外头。
  诸葛亮竖起耳朵听同窗们说起曹宏的事迹,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那曹宏是魏王曹操的次子,已经接触政务了,人不来学堂也不是为了逃课,而是太过优秀,多数时间跟在尚书令身边做事,虽没有官职在身,却有实权,尚书府的官吏们许多都听他指挥,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这就没什么可比性了,是魏王次子,那日后的起点就与他们这些学子不同,至于魏王为何会将儿子们送到太学来上课,而不是单独请优秀的先生教导,也许是为了推广他那一套科举举才制度?
  从舆论上而言,就连魏王的子嗣都是通过考试入朝为官的,相信有许多人会为此而更加信任魏王想要推广科举选才制度的决心。
  第一名曹宏,那是用铁一样的实力将第二名吊打,远远甩开第二名许多分。
  诸葛亮又琢磨起了第二名曹丕,这孩子年岁比他们这些人都小,却能拿出这样优秀的成绩来,魏王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那么优秀的吗?
  至于第三名司马懿,分数与诸葛亮明明是一样的,二人本应并列第三,偏偏这考试排名以笔画来排,司字比诸字笔画少,导致了诸葛亮被司马懿压了一头,这就让他不服气了。
  诸葛亮低叹一声,只觉得那毕业第一名的保送名额距离他越来越遥远,而第五名的成绩与他相差不了多少,让他有一种随时会被追上的紧迫感。
  同样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司马懿念叨着压他一头的曹丕名字,还有同样对他紧追不舍的诸葛亮就在后头,只觉得这小小的许昌太学之中藏龙卧虎,任何一位同窗都不容小视。
  放榜以后,先生会在课堂上为学子们分析此次考核的考点与解析,这次考的难,许多学子都挂了红,也就造成了分数差距变大,真正优秀的第一梯队人名字瞬间变得万众瞩目起来,也成了接下去一年先生们会重点压榨、培养的对象。
  上课的铜锣声在外头敲起,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的课堂,诸葛亮刚一走到课堂门口,就见里面有一学子身边众星捧月地围着一圈人,那学子内敛谦和,笑容温和,看似平易近人,实则那温和假象之中是与同窗们疏离的隔阂,那就是此次考核的第二名,魏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了。
  魏王家的孩子姓氏特殊,在许昌太学万众瞩目,却从不拉帮结派,也从不参与任何太学之中的学子小团体。这曹丕也挺有意思,虽众星捧月,却满脑子都是学习,就那恨不得将时间都花在看书上的劲儿,也难怪他会有那样的成绩了。
  学风这东西,需要有人去带动,有人来做标杆,许昌太学的学风刚开始是由先生的严厉教育而立下的,之后的维持却要看学子们的表现。
  先生们有意促进学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于是就用魏王的子嗣来做标杆,就连出身比他们高的人都那么努力,他们这些出身逊色的还有什么理由去偷懒?
  诸葛亮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发现课堂之中时常空着的那个位置上已经布置上了笔墨纸砚。
  那是曹宏的位置。
  他肯定地在心里想着,一抬头,果真见先生领着一少年人从外头走来。
  只看那风姿卓绝的气度,就与寻常学子们不同,隐隐约约还有一丝上位者的气势,令人心生尊敬,不敢轻易与之对视。
  诸葛亮识人极准,只一眼,就能从中分析出许多信息来。
  比如,与曹丕同龄的曹宏,本身要比曹丕优秀得多,照他这样的底子,显然是魏王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想到魏王嫡长子在军中任职武将,至今还未接触朝堂事物,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曹丕一见兄长到来,整个人感觉都变了,机敏地竖起耳朵,眼巴巴瞅着曹宏,倒是半点都没有被兄长光芒笼罩下的不甘与自卑。
  悄悄观察他们的可不止诸葛亮一人,只从曹丕与曹宏两兄弟的相处模式看就能看出他们关系特别好。
  先生见学子们都坐下后,宣告了即将进行军政实践学习的事。
  “待从这里毕业,你们上到大学的第一堂课将会由一位将军来教,”授课先生说道:“现在是给你们的预习,成绩稍差对考上大学没有把握的学生可要好好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给一群十四岁、十五岁的少年人以军政课收心养体魄,是曹操定下来的。想要锻炼的则是学子们刻苦耐劳的品质、坚强毅力的心智,以及锻炼他们的体魄,在已经学习够了大部分知识的毕业班里进行这门课,既可以对他们的精神进行锤炼,更可以为大学的教育做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