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马过江河> 第874章 178.人生长恨水长东(三)

第874章 178.人生长恨水长东(三)

  与百姓印象中的豪迈与忠义不同,真正意义上的江湖人,就是这样窝囊,甚至还带着些猥琐与不堪。因为除了燕家门的“演员”,与小绺门的“手艺人”之外,他们手里捧的饭碗,带回家中的米粮,大多都是底层百姓的兜里掏出来的银子。
  哪位大财主生病了,会找摇铃铛卖野药的郎中医治?哪位高官走了背字,会去找街边扛幡的相士算卦?哪家的大少爷想练武艺,会找专门跑庙会的师傅,练什么金枪锁喉、钢刀剁腹?那座高宅门里的衙内想考科举,也不会找一个说书先生去读书识字。
  所以走江湖的人,即便偶尔走了步大运,能挣上一大笔钱,也都是从那些比普通百姓强不到哪去的小富户手里骗来的。真正的富贵阶层,与他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完全脱离开了。
  社会等级的高低,也会带来社交圈子的差异;江湖人平日里的客户群体,大多都是嘴脸丑恶的土豪劣绅、地痞恶霸;或是凡事斤斤计较、爱耍些小聪明、占便宜没够的穷苦大众。
  与这样的受众群打交道,即便江湖道上有几个好人,那也得让他们挤兑的上了吊。同样的道理,能从这种人的手里弄来银子,还能养家糊口安身立命,那一身能耐也绝对差不了!
  林思忧的行踪败露,既不能怪南康朝廷的保密工作出了纰漏,也不能怪解忧军的将士们嘴巴不够严实。既然林思忧坐车马前往姑苏,负责购置马车的人,就得与车马行的人打交道吧?半路上打尖住店,也少不了光顾客栈与饭摊;走在官道上,旁边的茶博士也能瞧上几眼;就算在街边买几个果子解解渴,也总会留下点蛛丝马迹来。
  江湖人个顶个都靠着撒谎混日子,只要自己不露馅,那怎么看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头百姓;再加上此次押解,南康朝廷还出动了一百来号王牌军负责押送,已经算是非常招摇了。
  此时心系林思忧安危的南康江湖人,大部分也都听闻了沈归发出楚墨令的事。然而本地的江湖人,本就自身难保;再加上楚墨令要他们支援北燕与幽北的战事,与他们看似又没什么关系,也就装作充耳不闻了;可如今消失已久的林思忧再次出现,竟然还落在了南康朝廷的手里!两档子事也就变成了一档子事,这些江湖人也就无法置身事外了!
  江湖道义这四个字,在南康已经成了一个笑柄;可对于江湖人来说,却仍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基本法则。这些人、或是他们的师门祖上,多多少少都受过李玄鱼和林思忧两位萨满大人的恩惠;再加上沈归祭出的楚墨令,已经没有人能袖手旁观了。无论是为了江湖道的生死存亡、还是为了报答两位大萨满的人情,这些世人口中的“下九流”们,也都责无旁贷。
  姑苏城位于江南道腹地,乃是旧吴国都,历史极其悠久。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姑苏百姓们,从小就是枕着城中蜿蜒的河水而生,撑着桐油纸伞长大;那一条条的乌篷船,一声声的琵琶吟,别有一番九曲回转的悠然韵味。
  尽管近年来申城码头的迅速崛起,抢走了姑苏城的热闹与喧嚣;但摒弃了人间烟火气的姑苏城,也彻底褪去了浮华之气,真正变回了文人墨客笔下的那座人间仙境。
  防御外敌入侵的城墙,与温养教化百姓的人文气息,都是由无数人造就而成的;反过来说,城市环境与文化氛围的不同,也可以重新造就一个人。解忧军的一百二十位将士,今日得到了沈居的照拂,也彻底放松了精神,融入了姑苏城的怀抱之中。
  南康解忧军的名号虽然足够脱俗,但解忧军的将士们,却个顶个都是杀人如麻的悍勇之军;在历来重商崇文、轻武贱力的江南道,还能凑齐这么多位“活阎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次负责押解林思忧的副将汪志,祖籍乃是三秦醴泉县。传到汪志爷爷当家的这一辈,有一年闹起了蝗灾,地里那些眼看着就要下秋的粮食,算是彻底被蝗虫啃绝了收。汪志的父亲提议北上出关,去幽北三路跑马圈地;只要能挨过这个冬天,全家人就算是有了活路;可汪志的爷爷却骂他没出息,说就算是逃荒、也没有往穷人堆里扎的道理。
  就这么着,刚满八岁的汪志,才从一个三秦娃,变成了俊秀儒雅的江南小生。
  江南道虽然不是传说当中的寸土寸金,但当时也正处于商业飞速发展的阶段;赶上了好时候的汪家人,虽然在此地无亲无故,可凭着父子爷俩从土地当中练出来的吃苦耐劳,历经了两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还是在这片人间仙境扎下了根来。
  只不过人是个什么种子,总要发出什么芽来;别看今时今日的汪志,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吴侬软语,平日里吃的也是清淡鲜甜的江南菜;可他骨子里的脾气,却仍然还是那个地地道道的三秦娃娃。
  今日交完了差事,又有沈居负责报销;作风一向豪爽的汪志大手一挥,就把一百多人的队伍彻底打散。得了假的解忧军士们,纷纷与自己相好的同袍兄弟拉帮结派,好赌的就去逛宝局,喜欢戏的就去听评弹;肚子饿的就去酒楼吃夜席,还有些个系不住腰带的家伙,也纷纷呼朋唤友、满城搜起了大红灯笼来。
  商业发达、久避战乱带来的好处,就是城市的宵禁被彻底解除了;眼下正值春末夏初,江南道的气候也变得潮湿闷热起来;可即便月上柳梢之后,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与各式各样的商贩店铺,仍然还是热闹非凡,颇有些“不夜城”的味道。
  解忧军的弟兄当中,以两江人士居多。他们那里的口音和语言,都与北燕官话相去甚远;汪志能听得懂三秦话,官话和吴语说的也算利落;然而对于他们那路家乡土语,却连一个字都听不明白。
  当然,他们相互之间,很多时候也听不明白。
  由于语言不通的原因,所以在队伍解散之后,汪志便一个人摇着扇子,慢慢悠悠地逛起了姑苏城来。
  “饿则四正宗的老秦锅盔馍!有辣子有菜,香的很!”
  走着走着,汪志突然听见不远处的河坊街市,从一家不起眼小铺面之中,传出了一道干硬的秦地乡音。他左右看了看人群,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便掸了掸自己这身新衣服,一步三摇地走入了那间铺面。
  进店一看,发现老板正在指着桌上的三秦锅盔馍,对一个虚胖的员外辩解着什么;而这位员外也满头是汗,一边拼命灌着凉水,一边鼓着涨红的大脸、指着桌上的辣子,急的根本说不出话来。
  华禹大陆本地不产辣椒,所以别小看这一碗鸡蛋辣子,即便到了胡商云集的三秦长安城,也一样不是普通百姓能吃的金贵物。汪志见那员外爷被辣的满头是汗,笑着一展折扇,装成文人的模样,替这位乡党辩解起来。听了汪志的解释之后,对方也只好摇着脑袋扔下了饭资,垂头丧气的离开了这间小店。而那老板也连声感慨遇见贵人,又为汪志照原样上了一份,自己也坐在了桌子对面,与汪志热络的攀谈起了家乡话。
  与此同时,距离姑苏府衙仅一条街的《朱家店》,迎来了一位身形略瘦、相貌出众的中年客人。
  此人进店之前,朱老掌柜正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面,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厅堂中只有一个小伙计,正在装作忙碌的样子,双眼死盯着门前刚刚行过的一艘花船,死命地按着手下的白堂布,在一张桌子上磨功夫。随着“哗啦“一声算珠响动、又算倒了一笔账的朱掌柜一摇算盘,没好气的朝着跑堂的小伙计骂道:
  “滚滚滚!败家的东西,吃什么什么没够,干什么什么不行!一张桌子你活活擦了半个时辰,这么好的桌面磨漏了谁来赔啊!去!到后院把柴火劈了,水烧热了;一会那些军爷逛完了回来,准得跟你要水洗脚。”
  “哎……”
  小伙计蔫头耷脑的应了一声之后,转身走向了后店。他前脚才刚一走,后脚就进来了那位身形消瘦的贵客。朱掌柜鼻子一吸、眼角一抽,立刻低头望着眼前重新清过的算盘,仅停滞了一瞬间,左手便再次飞快拨动算珠,发出了噼、啪的脆响:
  “抱歉这位客官,招呼不周。小店刚刚被人连包三天,实在是没空房了。要不然趁着天色还不算晚,您再去别家问问?”
  “尺八要是没了,那天地牌给我来一副吧。(床铺要是没了,就给我拿一套棉被褥子来吧。)”
  没错,无论是脚店还是客店,并不只是卖人肉包子的杀人黑店,才算是江湖道。江湖人本就来自于五湖四海、过的也是漂泊无定的日子;所以凡是做他们这路生意的人,根本就脱离不开江湖道的照拂。
  哪家的店主人要是个空子(外行),只要招了江湖人的记恨,那这家店就别打算继续开下去了!仅仅一个不起眼的小蟊贼,就能让这不懂规矩的店主家,摊上无穷无尽的麻烦官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