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我们的1654> 我们的1654 第172节

我们的1654 第172节

  他首先想到了清凉油。
  清凉油所需的药材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但就是原材料的准备费了些事情。
  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这些药材的准备时间只能说是慢工夫了。
  没有凡士林,可以用蜂腊替代;在那面世界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时还要往里面加一点点氨水……不过也可以不用它,它只不过是增强挥发作用的。
  郑德生医生决定就先按着胡文虎当年发明“虎标万金油”的老配方制作吧。
  但所有的材料都需要一点点积累,这个倒是不能急的。
  那么还有什么药剂能够受欢迎,迅速推广开呢?
  第二百一十九章 现代中医vs明代中医 中
  郑德生医生很随便地就想到了六一散这副药方。
  相传这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因为其药方是滑石六份,甘草一份,故名为六一散。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曾颔首称赞六一散,誉它为“凡人之仙药”。
  六一散的优点很多。
  首先就是使用简单,一般每服9克(三钱),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决定使用六一散的关键,应为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长(无色而量多易排出)则不宜用了。
  此外,六一散的加减亦很灵活;如见心烦不安较著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的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
  由此可以看出,这六一散就是万金油一样的存在。
  郑德生医生思考了一下,就着重把鸡苏散这一药方改造一翻。他用低压蒸馏而出的薄荷油来替代煎汤或捣汁的方法……这帮子古人啊,提纯能力太差。
  制好药后,郑德生医生按三副药的份量装好一个瓷瓶,那瓷瓶也是订制的……他当时心想,这些明人百姓们一下子就会接受这种药的,才两马票一瓶,算一算和那面世界的比价,真是便宜透了。
  那时,在网上论坛中,大家都有全盘否定大明文化传统的倾向,但是郑德生医生却有自己的想法。
  明大陆上,现在就是一个大粪缸,什么投进去都会变成大粪……这一点郑德生医生捏着鼻子承认了……可是打碎了它以后呢?全丢了不要?不好吧……虽然我们口头上都不承认,但他们也确实是我们的老祖宗吧?改造或是拿来主义的方法是不是更好?
  但是郑德生医生在那面的世界就不喜欢上网,他常常认为,讲得多,不如做出来给别人看……虽然他在那面的世界做得多了,也没人看。
  现在,他把自己的一篇小小的见解发到网上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同,他这才感受到,原来这行为也有一种快感啊……
  但是,他的药竟然没有得到明人们的认可,这却让他郁闷。
  他早就用毛笔在中医院的墙上写了一篇广告:
  哗!新药上市!实乃解暑良方!
  这种新药具有……的功能,欲购从速!
  他的书法功底还是有的,明人们一定能看懂,也真有明人看那广告,但就是没有人进来购买。
  郑德生医生思考了半天后,找来刘结首问道:“你看我这药如何?”
  刘结首双手接过药瓶说道:“看这瓷瓶如此精美,这药就不能不好……”
  他打开药瓶轻轻一嗅,连忙叫好道:“好药,真是好药……我买下十瓶!”
  郑德生医生狐疑地看着刘结首的表情,好像不是奉承,便说道:“我不是让你买药,我问你这药为什么无人问津呢?这药贵了吗?”
  刘结首想了想坦然道:“愚民百姓向来认为……年长之人,方能医术高明……这药是好药……但装入如此精美的瓶中,他们当然就不敢问价了。如果想让他们人人购买,也不是难事……”
  “谢谢,不用了。我又不是上级强行摊派……你不用买了。”
  刘结首很尴尬地离开了,他看得出,这个中医院院长脸色不好,他便不敢多说话了。
  郑德生医生自己一个人想了想,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嫌我年轻啊……
  第二天,郑德生医生一个人溜溜达达地走出了中医院,他早听说这里还有一家医堂,便想着去看看再说。
  他还不信了,这些明人宁愿相信摇铃的乡下医生,也不相信自己这个学过现代药理学的中医?!
  那时,赤嵌地区的街道比过去繁华多了。
  整条街道长一公里左右,全都用三合土压实。不过,这里换成水泥地面是早晚的事情,水泥还是一直不够用。
  街边新开了不少家商铺,大多是过去的一些行商,大多卖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店面小,品种少,都激发不起汉唐集团收税的欲望,先让他们搞活吧,至少方便了周边百姓,行商们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了。让他们变成坐商,坐大之后才是收税的好时机……放水养鱼的道理他们也懂。
  店面稍微大一些的就是原本的铁匠铺,现在改成铁器行了。
  那里的铁匠们原本被汉唐集团雇佣走了,后来随着铁匠越来越多,就把人家放回来了,还让他从事过去的行当,没对他搞公私联营那一套,汉唐集团又不是掠夺者,只不过暂时需要他们帮一把手而已。
  说起来那些个铁匠的收获也许更大些,挣到了工资不说,还学了不少新技术,这要是在过去,都是不传之术的。于是他也扩大了自己的铁匠铺,改成前店后作坊的样子了,若干铁器就摆在店面里,行人只能听到后院有丁丁当当的打铁声。
  还有一家布庄店面也不小,听说和潘家有关……对于这一点,郑德生医生一点也不感兴趣。
  他看见不时有人进去,每次有人抱布出来,那店面掌柜都亲自躬送出来……就这服务态度,以后一定能挣到钱。
  郑德生医生边走边看着街景,感觉好像是去到了一个边远山区的市场,又像是在看古装片了。
  那些明人怪异的装扮,几个月过去,现在看去也没有什么违和感了,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想必那些明人看自己也是如此吧?
  街面上干净,没有杂物。
  在汉唐集团控制的各市场里,汉唐集团不仅安排了专人打扫,还规定各家店面、住宅实行门前负责制,但凡有杂物必定罚款,除非自己抓到乱丢之人。
  明大陆有这个德,那个德的,就是不讲公德,那么汉唐集团就直接决定用体罚和罚款来培养,暂时没时间做他们的教育工作。
  这个赤嵌街道市场,只有两名明人安保队员巡视……目前看管理的不错。
  郑德生医生一路乐呵呵地走到了那家医堂。
  黄林广医生最近小日子过得不错。
  汉唐集团的人不收人头税了,他省下了一块儿费用,行医者竟然不要税了,又让他省下一块儿……他发现,只要一切听从汉唐集团的规定,一切都是安稳妥当,没有其它变故。
  这真是大好,他一直想着回去把家人都接过来,但是却一直没有空。
  第一次丰收过后,他这里忽的格外忙碌起来。
  这里的农民忽然看病的人多了,原先的一些小恙,小病,他们都一直忍着,不到万不得一不会见医生的。
  现在倒好,纷纷前来就治了,他们也知道自己医费不高。
  黄广林医生得意地想,他们都知道那汉唐集团的人也开了一家医堂,却为何不去求治?他们一个瓷瓶的药就敢要两马票……这是抢劫一样啊!
  黄广林医生的医堂里自然也备有草药,但那些可真是草药啊,里面最贵的只有一份,就是一棵人参,那还是留着吊命用的,平常还不拿出来呢。
  郑德生医生参观他医堂的那一天,他依旧还是在忙碌。
  郑德生医生进门后,看到有七八个人做在堂下,那明人医生正坐在堂上为一名老汉疗伤。那老汉半只衣袖褪下,在药桌上伸出自己的胳膊。
  那个明人医生和众人抬眼看见进来了一位汉唐集团的人,倒是没有慌张,但大家一下子都有些紧张。
  郑德生医生连忙露出亲切的笑容,做了个你们随意的动作,马上去排在病人们的后面……那地方也不耽误他观看。
  医堂里回归了平常,但有一些不自然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郑德生医生知道这些全是自己引起的,只要他一走,什么都好了,但他就不走。
  只见那明人医生反复在老汉的上肢肌肉上戳按,两只手指呈戟状。他还一边观察那老汉的表情,一边轻声交谈。
  郑德生医生笑了笑,这类似后世肌肉抗阻力试验了,一种检查肌肉拉伤的最方便的手法。从那老汉的表情上看,这拉伤有些时日了。
  那个明人医生好像是找到了痛点,便起身从身后的木匣子里取出一副膏药,双手合掌温开,然后又慢慢撕开,贴在了那老汉的胳膊上……郑德生医生听到了他们说三日之类的话……看样子是三天后再来换药。
  哼哼,原本可以放老汉三副膏药,偏要他再来换药……这是挣门诊费的一种手段啊。
  只见那老汉套上衣袖,恭恭敬敬地掏出一马票来,交与那明人医生,那明人医生也就接过来,放进一个匣子中。
  郑德生医生当时就瞪大了眼睛,心里说,一马票一副膏药?!那你那膏药里还能有什么?!三七是别想有了……红花也不太可能了……
  那老汉经过自己身边时,郑德生医生闻到了一股陈醋夹杂着桃仁粉的味道……桃仁倒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但你不可能用它为主药吧?一会儿好好问问那个医生。
  这时该一位老太上前了,但她好像是被自己的儿子掺着坐到明人医生旁边。
  那老太在医桌上伸出了她的两只手,郑德生医生一见便知,这老太极有可能是风湿!手指关节红肿,还不停地抽动……这是就是风寒湿痹的典型案例,应该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郑德生医生看到那明人医生正在给她号脉。他想,从脉象上看,这老女人应该是脉象虚弱,应属于沉弦或细弦,如果再看舌苔的话一定是典型的红舌白腐苔样。
  那明人医生果然示意老女人伸出舌头……郑德生医生远远看去,虽然不真切,但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郑德生医生微微有些得意,随口在心中背了一下《妇人良方》中,关于三痹汤的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诸多配药,各自依病理一一调配。
  他心里感叹道,爷爷啊,当年您逼我背药方……那时真是累啊。
  但谁知,那明人医生没开药方,竟取出来了银针!
  第二百二十章 现代中医vs明代中医 下
  中药上的针灸能不能治好风湿?
  针对这样的询问,郑德生医生只能回答说,这个啊,中西医治疗风湿各有特色,中医认为风湿是寒邪凝滞所致,所谓“通则不痛,通则不痛”,针灸主要是通经活络,通畅血脉,依靠自我恢复,从而治愈,针灸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治疗期比较长,这治疗期长到病人能自我恢复吧。
  而在那面的世界中,西医们呢,就比较注重客观实验检查,他们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多由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变累及关节及其附属结构,同时伴有全身疾患的免疫性疾病,检验抗—o阳性,治疗是针对免疫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造成的关节功能损害为主,伴以关节肿胀,变形,活动不灵活等状况。
  他们西医比较清楚治病源,因此这个治疗效果显著,周期短……
  如果在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案,取长补短,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但事实上,郑德生医生认为针灸治疗风湿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那面的世界里,一些患者受不了艾条的烟味,再加上有火灾隐患……灸,这一方法已经渐渐退出了中医,极少再有用温针技术的了……开几副中药多方便,医院还能提供代煮,多收一点点费用。
  没想到在这个时空看见针灸治疗风湿病的了,郑德生医生不自觉地抱起肩,兴趣盎然地看着那个明人医生取穴。
  他用的是三寸长针,嗯,这一点不错,毫针也可以用,但那个的效果就太慢太慢了。
  在那边的世界里,郑德生医生见过一个同行用毫针治疗一个貌似有钱的患者的风湿,足足治疗了五年,当同行的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那个患者的风湿明显也见强了……
  那个明人医生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手三里,手法非常熟练,然后在针柄上加上艾条,用火镰轻轻打燃……这时,整个医堂里顿时充满了艾叶的味道,更他妈的像一个中医小诊所了。
  郑德生医生看见那个老妇人的双手平稳了,脸上也露出舒服的样子。嗯,这个明人医生取穴准确,下针利落,有两下子,难怪敢跑到台湾来当游医。
  那个明人医生又站起来,走到后面的架子上,取下了一些药物,一一称量后用黄纸包好。
  郑德生医生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观看,发现是那些药分别是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甚至还有市面上的梨干。
  郑德生医生想了想,不自觉地问道:“这里应该有蜂蜜吧……好像不是梨干?”
  那明人医生当时就呆住了,连忙拱手道:“小的实属无奈,眼下蜂蜜实在难得……梨干也可以清心降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