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三国之乱世枭雄> 第三十四章汝南袁家

第三十四章汝南袁家

  然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有大身份的密探,他所在的家族就是袁绍和袁老二的家族。
  在袁家的密探不是一个两个,有八个密探。
  袁绍身边五个,袁术身边三个,身边有高有低。
  袁绍和袁老二常常把四世三公这个名号挂在嘴边,让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十分尊贵,那先来看看袁家到底有多牛逼,看看汝南袁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袁家的祖先是东汉名臣袁安,从他开始汝南袁家才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
  袁安字邵公。《后汉书》中说他“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后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密谋逆反,事发自杀后受其牵连的人数以千计。
  汉明帝大怒,责令楚郡火速审理楚王刘英谋反案,结果被诬蔑冤死误判死罪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年,三府认为袁安有能力处理好这宗谋反案,于是汉明帝任命袁安为楚郡太守,令其负责此案。袁安到任以后,不进府衙,直接就到监狱中去,将那些无明显证据参与谋反的人复核审理,然后逐一上报,并让他们出狱。
  楚郡的府丞掾史们全都来向袁安叩头力争,认为凡附和楚王刘英的都应该与刘英同罪。但是袁安坚持己见,他对众人说道:“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意思是说:“我这么做了,要是有不合乎律例的地方,我负全责,不连累你们。”这就是世家的收买人心。
  后来汉明帝对于袁安的行为有所感悟,于是就同意了袁安的请求,因此而被释放的人多达四百余家。
  后来,朝廷又征召袁安为河南尹。袁安在职十年,政律严明,深得朝廷看重。
  于汉章帝建初八年,迁为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向朝廷上书,书云:“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意思说的是“北匈奴已经与我们和亲,可是我们汉属地的南匈奴依然时不时的去抢掠他们。北匈奴的单于认为我们大汉朝欺骗他们,所以就计划侵犯我们的边境。我认为应该将我们抓获的俘虏还给他们,以此对北匈奴进行安慰。”
  朝廷下诏对这件事在朝堂上进行商议。大多数公卿都认为“夷狄谲诈,求欲无猒,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意思是说“匈奴人狡诈,而且贪得无厌,如果将俘虏还给他们,一定还会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不应该开这个先例。”
  可是袁安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大意是说“北匈奴既然已经与我们和亲,又将被他们掳去的人归还了汉朝,正说明他们畏惧我们大汉的威仪,而不是先违背条约。孟云作为守卫边疆的大臣,不应该失信于夷狄,将俘虏还给他们足以显示我中国对他们的优待与宽大,还能够使得边境的百姓得到安宁的生活,这样才是最好的做法。”
  司徒桓虞听了袁安的话,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支持袁安的观点。
  可是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都对袁安表示不满,郑弘还激动的指着桓虞说:“凡是支持归还俘虏的人,都是对朝廷的不忠。”
  桓虞当场斥责郑弘,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也都闹翻了脸。
  司隶校尉将整个朝议的过程向皇帝举奏,袁安等人都把印绶交给皇帝以此请罪。
  可是皇帝不允许,还说了,这次朝议的时间很长,说明各自的意见不同。
  朝廷的事情应该多听从大家的意见,计策也应该由大家决定。说话的时候中正和悦符合礼节固然是好,但是沉默不语不敢说出真心话,更不是朝廷的福气。你们有何过错而值得谢罪自责的呢?还是各自穿戴好继续议论吧!”后来皇帝还是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元和三年,以袁安替代第五伦为司空。
  章和元年,代替桓虞为司徒。
  司空和司徒都是三公级别的政府最高官员。这也是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开始。
  袁安作为袁氏家族官至三公的第一人,正式奠定了其家族后世权倾天下的基础,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
  袁敞,袁安三子,廉洁守法,不逢迎权贵,在汉安帝时期,代刘恺为司空。
  袁安之孙袁汤在桓帝即位初期即升任司空,历任司徒、太尉等高位。曾孙袁逢、袁隗更是分别担任汉灵帝的司空及太傅。
  汝南袁氏从袁安,到袁敞,到袁汤,再到袁逢,袁隗,四世居三公位,因而被称为“四世三公”。
  袁绍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来过继给了其二伯袁成,而袁术则是司空袁逢的嫡长子。
  汝南袁家就是这么来的,在三国时期可是第一大家族啊,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惜他们两兄弟的对手是曹操,这个乱世奸雄。
  刘协看到袁家的密探名单,起先足足有十几个,可是董肥肥这个大魔头在袁绍领导诸侯讨董之时,杀袁逢全家,导致密探损失十几个,到现在只有八个了。
  袁绍身边密探身份最高的是内府大管事,身份最小的是一个家族护卫队什长。
  而袁术身边呢,密探身份就特别的高,特别是他带到淮南去发展的。
  袁老二那时候身边因为没有人用,只能让这些跟着他一起打拼的家生子担任军职,这样就保证军队的足够忠心。
  这三个密探身份都相应的很高,一个校尉,一个城门校尉,还有一个是亲卫队副首领。
  有了这三个密探,以后袁老二称帝,消灭他轻而易举,也不会让淮南惨遭他的破坏了。
  历史袁术建安二年称的帝,这时候曹操领军讨伐,在加上这时候淮南又闹饥荒了,实力严重收损。
  淮南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产粮大部,历史上曹操讨伐袁术,而袁老二听说之后,派几路大军出征曹操,想着称帝的开国之战。
  可是他手下的将领太废了,其他诸侯讨伐袁术都异常顺利,可是这无关大局,可是挡住曹操的是桥蕤,他太废了,被曹操一阵就打跑了。
  这下袁术着急了,他怎么做的呢,他焚烧淮河两岸的所有稻谷,导致民不聊生,他也知道曹操缺粮,他就是想让曹操缺粮的情况知难而退。
  可是曹操毕竟是曹操,牺牲了那位可怜的督粮官王垕了,最终大破袁术于寿春,不过袁术对淮河两岸的破坏,导致曹操在统一河北之前一直缺粮,在加上被袁术破坏的民不聊生的淮南,可见曹操的压力之大。
  在两年后,众叛亲离的袁术想去投奔他哥袁绍,于是一路北上青州先投靠他的大侄子袁谭。
  不过袁术最终没有到达,被刘备挡在徐州江亭呕血而死。
  要是以后讨伐袁术,刘协可能要派大军前去,不能让袁老二这个混账把淮南给破坏了。
  刘协继续往下看,越看越觉得满意,这些密探用的时候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