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科举出仕(士)> 科举出仕(士) 第72节

科举出仕(士) 第72节

  黎池大方地答应下来,“理应补偿,理应补偿!”
  让钟离书参与话家常是不太可能,不过黎池和明晟两人间,你一言我一语地,就聊得很是火热。
  翰林院老人们看似是喝茶的喝茶,谈笑的谈笑,一副怡然自得的场面。可实际上却是将大半心神,都放在厅中三人的身上。
  可黎池三人聊得火热,竟是完全没有在意他们这些人!
  翰林院前辈们,本来应该是孤立三人成功,进而神清气爽的。可如今黎池他们一副全然不在意的样子,让他们那一口气愣是出不来了!憋得可说是很难受了。
  这边黎池和明晟间的闲话家常,话题已经进行到了明晟家中的长女很可爱……
  黎池看看外面院中的计时刻漏,终于结束了他与明晟的这一场闲话家常。
  “唉呀,我们竟聊了这么久了!?久未相见,这话一开聊,就似停不下来了一般。”
  明晟观察黎池的神情,竟然恍惚觉得:或许和周进来时,是真没察觉到厅中的异样要不然他刚说这话时的神情,怎就如此令人信服?
  黎池叫上有些恍惚的明晟,以及一直面瘫着沉默旁观的钟离书,“我们这一聊就收不住话了,实在是不该,应该先去和各位同僚打个招呼的。”
  于是黎池带着钟离书和明晟,走到几天前参加过暖房宴的两位同僚面前,“周兄、郑兄,两位早!在下刚和两位友人聊得忘了形,这时才过来与二位打招呼,实在是失礼!”
  黎池五官长得好看,身形也修长,一身墨绿色六品鹭鸶圆领长袍官服,他穿着就硬是比穿在其他人身上要好看上三分。
  这样一个文雅翩翩的人,微笑地看着你,礼节周到优雅……是很难对他冷面相向的。
  何况周、郑二人还是去参加过黎池的暖房宴的,见过他与俭王交情甚笃的场景。虽今早两人被要求参与了孤立三人的行动中,到底不如其他接了请帖却没赴暖房宴的同僚态度坚决。
  “早。”“早。”周、郑二人回应道。
  黎池于是就顺杆向上爬,“这是今科朝考进来的庶吉士,钟离书和明晟。”
  钟离书和明晟上前见礼,“周兄,郑兄。”“周兄郑兄,在下明晟,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一旦开了个口子,冷漠孤立的情态也就无法继续保持了。周、郑二人也只能点点头,回应了两人的问好。
  黎池找到了一个裂隙,将翰林院老人的阵营凿开了一个洞。
  此时再去与其他人攀谈,当然不会如此轻易地就将其攻略了,可他们的态度却也恢复不到最初的强硬了。
  果然,之后黎池带头,三人一起去与翰林院其他老人打招呼时,也只是收到了几个从鼻孔中发出的‘嗯哼‘,以及几张冷脸而已。并没有对黎池他们进行尖酸说教。
  勉强维持表面的和平,这就已达到了黎池的目标。他并未奢想过一入翰林院,就能与老人们其乐融融。
  初入一个团体,尤其是工作团体,被立下马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黎池是六元及第的状元,与俭王交好,甚至据说入了贞文帝的眼也一样。
  在翰林院这个团体里,自有其规则。老人们只要在抱团排外时把握好一个度,哪怕来的是赵俭而非黎池,赵俭他也只能窝着,或选择遵守翰林院的规则。抱团排外的力量,有大有小。
  对于这一套职场潜规则,黎池再清楚不过。有时候背景和声望很有用,可有些时候也不是那么奏效。几天前在一些翰林院同僚没有赴暖房宴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会有如今的形势了。
  打过招呼,依旧没有人理他们,没人带他们去他们办公的地方,也没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这种情况,黎池可以选择腆着脸继续去问,也可以选择坐着不动,直到有人来带他们。
  黎池前世每到一个新工作环境时,都选择的是第一种:新人要积极主动,不懂就主动去问前辈,要自己去融入群体……
  不过这次,黎池选择第二种:等。老人与新人间的角力,新人不能过于强硬,但若有实力也不用太软。
  于是黎池就与钟离书他们一边闲聊,一边等……
  等到午时,去上朝的王掌院三人回来了。黎池三人上前去见礼,打了招呼。
  黎池这个人——以及投注在黎池身上的目光,在王掌院这里似乎更加奏效。这大概是‘光脚的‘老翰林,与‘穿鞋的‘翰林掌院之间的区别?
  像王掌院这样越是站得高的、还想往前走的,就愈要谨慎平衡各方权势。“和周,翰林院修撰之职,主要是掌修国史和实录,以及草拟一些典礼文稿和敕诰。想必这些你也是了解过的?”
  黎池在做任何事之前,若是条件允许都会有所准备,翰林院修撰的岗位职责,当然也在他提前准备的范畴没。“下官确已略有了解。”
  “不过《资治通史》刚修成不久,修撰国史和实录这事,怕是暂时都不会做了。如此仔细一想,翰林院最近还真没有大事和急事要做,而小事和琐事也都已有人在做。
  和周,那你最近就看看史料邸报,观摩观摩同僚们撰写的敕书诏书等,待你学得差不多了,再为本官和圣上分忧。
  至于你们两位庶吉士,就跟着黎修撰。”
  黎池和钟离书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的工作,王掌院做了如上安排。
  黎池和钟离书他们,自然满口答应。“下官定会谨记王掌院教导,力争早日学成,也好为您和圣上分忧。”
  王掌院安排完新进下属的工作后,就回去自己的办公地点了。
  那位一脸淡然(面无表情)站着听完全程的钱翰林,也在王掌院离开后,立即就转身走开了。
  然后唐翰林上前来,在会试糊名交卷时对黎池一笑,之后判卷时作为友方主考官、却比敌方判分还低的那个唐翰林。神情和善地对黎池说到:“和周,来,我带你们去你们日后办公的地方。”
  唐翰林带着黎池出了正厅,来到东厢的一个房间。房间面积不大,里面摆着三张书案即是办公桌,另一面靠墙立着一个大书架。
  “这就是你们以后办公的地方了。”唐翰林将三人带到地方后,指指大书架。
  “你们先将书架上这些,简单地看过一遍。若是看完了,可以来找本官,本官再带你们去后面的书库,那里面有大燕立国以来翰林院的存档。”
  黎池带头道谢过了,唐翰林又说有事尽管去找他,然后才回去自己的办公地点。
  就这样,黎池、钟离书和明晟,在中午的时候,终于得以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办公间里坐下来。
  之后下午半天,黎池他们就按照唐翰林的建议,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的书。
  书架上有《燕律》、《资治通史》、‘四书五经‘这类常见书籍,也有翰林院内部编纂的《翰林院细则》等这类工作手册。
  且不说记性好又手抄过《燕律》和《通史》好几遍的黎池,就是钟离书和明晟两人,他们能考到第四名和第五名,那些书籍也是肯定暂时不用再复习的。
  于是他们就只将书架上的《翰林院细则》这些仔细研读了一番,又看了一些以往的邸报、典礼文稿,大致了解了翰林院的运作。
  然后黎池三人在翰林院上衙的第一天,也就结束了。
  因为黎池的状元府在城西,钟离书他们的住所在城东,所以下衙后他们一出翰林院大门,就分开走了。
  黎海了解过官员下衙的时间后,提前来等在翰林院外,此时看见黎池出来,赶忙上前去,“和周!”
  “海哥?”黎池有些惊讶。“你是来接我的?”
  状元府距翰林院也就一刻多钟的路程,如今天色亮得早、黑得晚,他早上就是一个人走路过来的,都没用提灯笼。下衙这会儿,天色也还大亮着,用不着来接他。
  “对,反正我没事,就来接一接你。”
  黎池与黎海并肩往回走着,“海哥你虽认得字,看书信和契书这些没问题。可你在家没事的时候,还是可以练练写字的,以后用到的场合会很多。”
  “嗯,好。”黎海皱着眉答应了,“这也不是练了为下场考科举的,那就练练!”
  黎池有些不理解黎海这种情况,也不知他为何会这样,或许只是纯粹厌恶为科举而读,反正他是不太明白的。
  黎池回到家,徐素早已亲自做好晚饭等着了,他赶紧回屋换上在家中穿的衣服出来,开饭了。
  朝廷并不管官员的午饭,包括翰林院衙门在内的所有朝廷衙门,都没有设食堂。所以黎池今天还只吃了一顿早饭,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这顿晚饭就吃得有些多。
  “我吃完饭了就去给你准备些点心,你明早出门前带上,中午饿了也能有填肚子的。”看着黎池饿成这个样子,徐素心疼不已。
  “那就让你受累了。”黎池没有客气,“你的厨艺很好,我明天带你做的点心去衙门,竹帛和冠三两个人怕是要馋坏了。”
  “那我就多做些,你明天也给他们两个带些去。”
  “做什么给他们带!累到你了怎么办?”
  “反正要起头给你做的,做多做少都差不多,累不到哪儿去。”
  徐素本就聪慧,与黎池相处了这么些时间,也大概了解他一些了。
  比如,刚他提到钟离书他们,其实就是想给他们也带一些点心。但又怕直接开口会让她不高兴,这才甜言蜜语地夸她的厨艺,让她心甘情愿地主动开口多做一些。
  对于这样考虑她心情的丈夫,徐素还是很高兴的。
  桌上的另一个人黎海,看一看堂弟和堂弟妹之间甜得发腻的相处场面,然后默默地埋头往嘴里扒白米饭……
  第82章
  之后,黎池三人每天上衙点卯,早晨时泡上一壶茶,之后一整天就都看过往史料邸报和敕诰文书。
  黎池前世没过上‘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生活,这辈子倒是终于过上了。
  不过黎池三人整天看书喝茶的上班生活,事实上并不如表面那样轻松写意。
  翰林院起初是专门为皇帝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着‘天子私人‘之称。后来这个地位被内阁所取代,翰林院就成了养才储往之所。所谓‘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清贵得很,是日后成为阁老重臣或地方要员的踏脚石或说跳板。
  既然是养才储望之所,黎池他们也就要学一些东西,才称得上‘养才‘。不管以后是否能入内阁,抑或是去其他地方,利用这段清闲时间多学一些,总归是不会吃亏的。
  所以黎池并非是轻松写意地‘一本书一杯茶‘,坐在那儿消磨时间,而是在快速地看书学习。
  黎池就这样‘一架子书一壶茶‘,一看就是一整天,终于将办公间书架上的史料、邸报和敕诰等看完了。
  看完之后,黎池又去请求唐翰林,让他们进去翰林院的书库——即是资料档案库,之后黎池就转移了地点,整天整天地待在书库里。
  钟离书和明晟受到影响,也安下心来跟着看书,不再去理会翰林院老人们的‘孤立‘。
  ……
  这样看了几天之后,黎池也觉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仅仅是翰林出身清贵、声望高这一点,也还有其他的现实道理。
  内阁是皇帝掌控六部和全国行政的中间枢纽,内阁的重要性、阁臣需要具备的能力,可想而知。
  而翰林院则是相当于一个培训机构,是一个为内阁储备培养人才的地方。
  如今的翰林院,主要负责修书撰史,替内阁代为起草一般性敕诰——敕诰本归内阁阁臣起草,为皇室成员侍读侍讲,担任科举考官等。
  也就是翰林院的这些职能,培养和锻炼出了以后的阁臣。
  修书撰史,多为阁臣领衔,翰林负责实际编修。这项职能可使翰林官加深对历史典故的深层理解,从中吸取政治智慧并积累下来。
  起草敕诰——即使是一般性而非重大机密敕诰,有助于翰林官熟悉政务、增加阅历。
  侍读侍讲,在为皇室成员经筵侍讲中,翰林官不仅能更加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还能潜移默化地向皇室成员甚至皇帝施加影响。
  更不用说担任科举考官了。虽大燕科举革新后,考官与考生之间已经没有那么深的师生羁绊,但终究也是一条关系。
  这些都使得翰林院的翰林们,不断积累政治学识、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为日后准备下较好的政治素养。
  所以在翰林院的这段时间,对黎池他们来说是一个积累学习的重要时间段,虽然确实也清闲,但去不能把日子过成养老的样子。
  黎池和钟离书与明晟,都决定趁这段时间,多学些东西。
  ……
  在此期间,上旬休沐日那天,黎池约了钟离书和明晟两人到家里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