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旺夫命> 第139节

第139节

  姜蜜满是无奈问她:“就那么喜欢你小唐哥哥?”
  “喜欢。”
  “因为他好看?没别的因由?”
  “反正就是喜欢。”
  姜蜜捏捏她红扑扑的脸,吐槽说:“让你爹同唐大人说,把你嫁给唐怀瑾做他媳妇儿。”
  福妞问:“媳妇儿不是娘吗?”
  这个家里被喊做媳妇儿的就只有姜蜜,难怪她会误解。不过算了,同个三岁小姑娘解释也很难说清楚,再大一点她总会明白的:“你小唐哥哥要是来,会通知你;唐家摆宴请到咱们也会带你去,其他时候不许闹人,看看你大哥二哥都为你受罚了。他俩稀罕你,陪你玩陪你闹,结果你惦记个外人,你两个哥哥会不高兴,老这样他们可就不疼你了。”
  福妞低垂着头,过一会儿抬起来说:“我知道错了。”
  “这话是该同我说吗?”
  “我跟哥哥道歉去。”
  自家这个甜津津像桃子一样的妹妹用带奶味儿的声音同他们赔不是,砚台包括宣宝心里的不痛快一下就散尽了。千错万错都是唐怀瑾的错,肚子里没二两墨还长着一副骚气模样,一个照片就把小姑娘家魂勾没了,真是祸害!
  被他们惦记的唐怀瑾刚才向唐谦表达了想尽早开蒙的愿望,唐谦问他是不是去卫家受了刺激?
  唐怀瑾点点头说:“卫彦他们太厉害了。”
  “只是因为这个?”
  ……
  也存了一点不想在小姑娘跟前丢人的心思。他很快就要满四岁了,才只会背三字经,三字经就连卫家妹妹都能背得很好,卫家妹妹根本就没有特别去学,随便听听就记住了。
  这个时候唐怀瑾对他未来夫人还没有太多特别的想法,提起来顶多觉得卫家妹妹挺好看的。
  对比卫唐两家的热闹,长春宫里缩小成奶娃模样的七皇子兴盛一天比一天更加无聊。
  最早做皇子的时候他每天都在想哪天能登基,登基之后发现日子也没他想的那么美,身居高位是痛快,同时高处不胜寒,他当了皇帝之后又忙又累心里还没踏实过,坐拥三宫六院还不如登基之前来得潇洒……当皇帝的时候嫌累,现在从头来过他又成了奶娃娃,每天吃喝拉撒睡,除了就是发呆,这么混着又嫌无趣。
  刚回来的时候他整天想事情,时间一长该琢磨的都琢磨清楚了,从现在他就盼着时间过得快一点,赶紧满岁,学说学走,最好能眨眼就到三岁,他挺想搬去撷芳殿,长春宫这边大家都太小心,奴才又规矩又本分,一天天的没任何有意思的事情。
  想想近段时间最有趣的竟然是卫夫人进宫那两遭。
  兴盛闲啊,无聊啊,他这让其他皇子看来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作为除废太子之外唯一的嫡出皇子,打从出生起就头顶无数光环,抱怨什么呢?
  休息这五天,皇帝养好了身体,大臣们也走完了亲戚,初六他们各自收了心回到衙门里,正想把这些天积压的公务处理完,就发现有情况。
  说的就是通政司。
  卫成做右通政的时候主要是管事情,等他升任通政使就变成管人居多,尤其上年同皇上谈过,明确自己三年后一定会调走,他把精力主要放在整顿衙门以及培养接班人上,凭一个人做不完所有的事情,她最大限度就只能把这边衙门的风气肃清了。
  卫成反正能做的都做了,结果正月里还是出了个事,也是因为涉及自身利益,衙门里有人试图截下奏折,事情没做得周全,猛一下就捅穿了。
  这就是衙门内部的问题,最后还是卫成查明之后出面处置的,为这,他又费了不少心力。
  忙完回来他还感慨来着,说朝廷上就没有一天是清静的,永远有事情。姜蜜想想,官员们食禄米领俸银不就是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吗?没问题还要他们作甚?
  想也知道男人只是回到家来放松下顺口说说,姜蜜也没应声,一下一下给他捏着肩膀。
  “那边宅院我收拾好了,直接可以脱手。”
  卫成给她捏得正舒服,闭眼应了一声,说赶明就去办了,又问姜蜜会不会觉得现在这宅院挤了?还是过两年再拿“欠条”去找皇上。
  姜蜜想了想,说:“过两年再说吧,眼下又没立功又没升职,不是讨赏的时候。”
  又安静了一会儿,姜蜜说:“日子过得真快。”
  “怎么突然感慨起来?”
  “是想到再过几个月砚台就满十一岁,再有一年他该去国子监了。这个儿子从小跳脱,咱们有心拘着他,才让他个性沉稳一些,老这样也不是办法,还是得让他去接触同龄人。他是男子汉,得走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交些朋友。”
  卫成恍惚了一下,想起儿子幼时模样,觉得日子过得真挺快的,感觉才不过一眨眼就十年了。
  他们离开老家十年,上京十年了。
  “算一算毛蛋虎娃也到议亲的岁数,尤其虎娃,他该相看了,年前那封信上也没提到,不知道二哥二嫂怎么想的。”前头两房的其他孩子卫成没见过,给他深刻印象的就只有毛蛋虎娃以及春生。春生还有几年就不说了,毛蛋虎娃里面,毛蛋是机灵的,为他着急没必要。虎娃这孩子就让人放心不下,他也听话也孝顺哪里都好,唯独只有一点不够聪明,因为这,他越长大越被忽视,二嫂惦记着登科读书的事,也不知道有没有为虎娃考虑。
  “相公你是不是有些担心?怕二嫂心完全偏向后来的,疏忽了虎娃?”
  “是有点,那两房人里面,心思最干净的是他,他那个命偏偏也是最不好的。这些年陆续都有书信往来,蜜娘你回忆看看,二嫂提到登科多少回,提到虎娃又是多少回?家里兄弟多了就怕这个,怕爹娘心完全偏向其中一人,彻底忽略其他。当初娘虽然偏疼我,也没有偏到这地步,两个哥哥到岁数就成了家,他们终身大事爹娘都是很上心的……我看二嫂学的是娘,比起娘当初可谓变本加厉了。”
  姜蜜就是当娘的人,她也知道孩子们里面会有格外讨人喜欢的,人非圣贤,要让做父母的对每个孩子完全是一个态度,不现实,她是尽量把水端平,尤其对两个儿子,态度不敢有多少偏差。
  哪怕两人个性上南辕北撤相去甚远,姜蜜也是尽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她得要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和喜欢自己的孩子。
  人聪明当然好,活泼开朗当然好,少言寡语其实也不错,都是好孩子,各有所长。
  包括福妞,哪怕她不如两个哥哥成熟,并且完全显露出女儿家的娇气,姜蜜也很喜欢她。就是小姑娘一个,喜欢漂亮哥哥正常,见不着人抹眼泪也正常。
  “有个事娘恐怕没同你说过……”
  姜蜜才起了个话头,卫成就抬眼朝她看来。
  姜蜜停下手里的动作,绕到卫成身边坐下,说:“平常你去衙门了,我跟娘闲着没事就会聊天打发时间,以前没孩子的时候爱说你,有了他们三个话题经常在孩子们身上。娘说过,当几个儿子之中,有一个明显出息大,做父母的就会把希望寄托给他,尤其乡下地头更是这样,谁有出息指望谁是人之常情。那时候大哥二哥说不想读,只你坚持下来,娘说她当时心就有些偏了,时间越长偏得越厉害。后来她想到对几个儿子态度相差太大可能让亲兄弟生出罅隙,甚至闹到家宅不宁,她就开始从大哥二哥身上发觉长处。读书不行至少人勤快肯听话会种地……如果只看到读书这一个点,对比会越来越强烈,得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才能补起心理落差。虎娃可能读书不行,人不错的,他从小就规矩,肯听话,不闹腾,是个好孩子。”
  仔细想想有这么个儿子其实是好事情,甭管日子过成啥样,他总不会扔下爹娘不管,有这么个儿子就等于老来有靠。
  二嫂该对他好一些。
  他是不够聪明又不是傻蛋,能不知道爹娘偏心?偏过头不得叫人寒心吗?
  人心肉长的,要伤他容易,伤过之后要弥补太难。
  想当初娘哪怕再难过,被儿子伤透心都还是会为他们考量,后来超过一定限度她就不想管,再不想管了,好坏自个儿折腾去。
  卫成听着那番话,沉思片刻,假设说:“要是咱们家有个像虎娃这样不太聪明的儿子……”
  姜蜜靠在卫成边上,问他忘了吗,宣宝刚出生的时候砚台也觉得他是笨蛋来着。假如真有这么一个,恐怕不是忽视,是会被所有人照顾的吧,忍不住就想对他好些。
  “其实比起砚台和宣宝,福妞就笨一点,谁嫌弃过?”
  的确没有。
  她犯傻的样子对父母和哥哥们来说也是甜蜜的烦恼。
  “这几天忙衙门的事,都没注意,福妞她还在点击唐家小子吗?”
  姜蜜笑着摆摆手:“只要你不刻意提起,她想不起来。”
  “我前两天遇见唐谦,他也在寻摸西席,还说唐怀瑾受了我们家这两个刺激着急想读书认字,过年那两天跟他提了许多回。”
  “是好事啊,唐大人如今是翰林院编修,那活清闲,自己教也行。他顶好把儿子教得出色一些,万一咱家这个长大了还喜欢她小唐哥哥,那没准就是你东床佳婿。”
  卫成:……
  后来这一日卫成就把他们旧宅院卖出去了,换回四百两银子来。
  再然后京城有了升温的势头,姜蜜怕倒春寒,没赶着减衣裳。往年开春之后都有寒流,还会降温,今年怪得很,开始升温之后就没表现出有回落的趋势,一升就是十来天,二月头上天竟然就非常暖和了。
  以为减衣裳不及时,儿子们略有些上火,姜蜜还让灶上备了清火的汤羹,小的在喝汤,老爷子坐在檐下看头顶的天,看得满脸忧色。
  问他在忧什么。
  他叹口气说,今年收成恐怕要不好。
  姜蜜哪怕是乡下长大,她其实没怎么下过地,主要是做家里的活,她听着这话没太明白,多问了一句。卫父说:“三媳妇你该听过一个说法叫春雨贵如油,北边雨水本来就少,今年升温太快,这太阳出着把地都烤干了,继续下去田地开裂都有可能,这是闹春旱的苗头,要继续晴下去还不降雨,十有八九要坏收成。”
  “那怎么办?”
  “天公不下雨,咱凡人有啥办法?这么干着对咱家影响不大,咱有囤粮,老三年年还领俸禄。苦的是谁?苦的是农户。看吧,看朝廷怎么应对,我都能看明白的事情,专管农事的还不清楚?”
  卫父虽然不经常开口,说几句还是很在理的,姜蜜琢磨了一番,不再多话。只不过在心里想着,往年开春还落雪,冷得哆嗦的时候她恨不得赶紧回温,今年回温早,结果还不是什么好事情。
  第173章
  十九年的春旱影响了京城周围一大片,二三月间百姓就连吃水都紧张,灌溉变得困难起来。加上天公不作美,这季收成几乎全坏了,专管农事的官员急上了火,频繁进出皇宫,他们不断在商量看能想出什么办法。
  卫成不懂农事,他没跟着掺和进去,只是在皇上将心思投注到农业这块儿的时候帮着把其他方面盯了盯。
  春旱带来的问题已经很多,这种时候不能再添乱。
  哪怕朝廷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挽回地里的损失,跟着户部就下了公文,免去受灾地区这一年的地税,又从南边几个产粮大省紧急调来一批粮食应急赈灾,这才没因为饥荒引来暴动。
  这些事主要是户部在安排,户部尚书作为当朝一品大员他年纪本来就大,因为京城周围闹这场春旱,这一整年他都没松快过,看着出老了很多。
  农事同通政司衙门扯不上任何关系,但卫成并不清闲。因为地里收成坏了,就有人要饿肚子,哪怕赈灾粮拨下去也救不了所有人,人要是没饭吃要挨饿的时候就容易犯事,他为了求活什么事都做得出。大规模的暴动虽然没有,作奸犯科的不少。
  顺天府尹烦,三法司烦,通政司只不过稍稍好些。
  平常卫成不会将衙门里的事情搬回家来说,可因为这场旱灾直接影响到周围一片,卫家上下也很关心,有什么新的情况他就会提一提,姜蜜听着就生了个念头——
  “爹娘忧患意识好,我们家一直有存粮,加上相公你的俸禄,旱灾几乎不影响咱。我之前就在想,假如说春旱造成地里收成不好,咱们那几百亩地是不是少收点租?现在情况比我想的还严重,今年的地租是不是直接免了?地里没有产出,要强征那不是逼人上绝路?”
  姜蜜说完就在等家里人表态,二老知道种地辛苦,家里有地的都是看天吃饭,佃农的日子更难。他俩点点头,说:“媳妇儿你跟老三商量着办了就是,咱们家啥都不缺,少收一季没啥的。”
  卫成多想了一些,一等二等没等来他反应,姜蜜喊他一声:“相公你说呢?”
  “当然好,我刚才在想,我出来带个头会不会有其他大人也跟着免去地租?要是能带起这个头,对广大佃农是好事情,这种程度的干旱影响不到勋贵之家,却可能击垮看天吃饭的农户。”
  他说到这里,姜蜜跟着琢磨了一番,觉得很有可能。
  官老爷都看重名声,卫成怜惜佃农,为他们免去一年地租,其他大人要是照征不误,说出来就不那么好听,那么一定会有人跟着免租。卫成等于是给人下了个套,别的大人可能会在背后臭骂他,他倒是不大在乎,想着能给受灾的百姓减除负担就好。假如说地主家要强征,佃农给不起,可能就要欠债,欠债还不起就要加利,利滚利,一家子从这儿可能就毁了。
  地里一季的损失地主家扛得起,地主来扛比推给佃农好些,朝廷也能少点麻烦。
  “那就先说在这里,我跟着安排人去地里看看,要情况真有那么严重就通知下去今年免交地租。”
  卫成笑看姜蜜:“夫人慈悲心肠,想得也全面。”
  姜蜜摆手:“还不是当了官家太太,我男人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在为百姓做事为皇上分忧,我能拖后腿?”也是现在条件好了,条件好了她才乐意帮人,条件差的时候只想守好自家一亩三分地踏踏实实过日子,别家如何她才不去关心。
  姜蜜跟着就安排了人,去自家地里查看情况,传回来的说法很不容乐观,她按照商量好的宣布今年免收地租,佃农们一直在担心的事突然有了着落,许多人长舒一口气,回过神来称颂卫大人,说是活菩萨。
  他平常收租就比别人少,遇上灾年更痛快,直接免收,他不愧是从乡下走出来的大官老爷,是真明白佃农的难处,后来甚至有农户到卫成他家门口来磕头的,路过的见着问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卫大人不声不响的免了佃农的地租。
  事情的确按照卫成想的那样发酵开了,皇上近来最关注的就是周围这片的灾情,这事传到宫里,皇上也不吝惜美言赞颂了他,说他虽然不懂农事,也想方设法在为朝廷出力,灾年免租是雪中送炭的好举措,值得效法。
  皇帝一句值得效法,实实在在帮助了许多人。
  陆续有地主家宣布免租,佃农们压在心里的大石头就搬开了一半,现在他们不用考虑如何交租,只需要想法子糊口,努力熬过这一年。
  旱灾是从春天闹的,闹过了孟夏,五月里京城才下了场雨,这场雨也不是很大,只不过稍稍滋润了地面,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说起来到这种时候哪怕来场大雨也于事无补,春天种下的粮食已经没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