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77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77节

  而明远恰逢其时, 正赶上“百年翻译运动”进入尾声, 大量的典籍被翻译完成的时代。
  于是明远转头看向达伊尔,问:“我听闻海外有一国曰黑衣大食2,黑衣大食的天子……或许也叫哈里发,曾经在过去几百年间,翻译过不少源自各文明古国的学术典籍。”
  史尚此刻头戴一朵新掐下的蜀葵,正一头雾水地站在明远身边。他追随明远日久,但是还从来没有听明远说起过海外之事。
  达伊尔听见明远说出“黑衣大食”的名号,便知道明远对大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管随便糊弄,认认真真地回答:“确有其事……我们的,哈里发……天子,在巴格达,建了‘智慧宫’……有很多很多……典籍。”
  听达伊尔这么说,明远眼中更是热切,顿时跨上一步,说:“与这一抄本同属一系列的著作,应该总共有十三卷。不知你手里是否还有其他的。”
  “另外,黑衣大食国哈里发请人翻译的,都是极其重要的学术著作,你是否有认识的海商,可否托他们送出消息——我想要大量收购‘智慧宫’中翻译自他国的典籍,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
  “我想,你应该不会怀疑我的慷慨和财力吧!”
  明远双目灼灼,努力用最热切的眼神望着达伊尔。
  达伊尔伸手摸了摸下巴上修理整齐的胡须,望着明远手中的那本纸色深沉的《几何原本》手抄本。
  “200贯……一卷。”
  明远给出报价。
  达伊尔顿时双眼发直。
  刚才那柄吹毫断发的大马士革钢腰刀,明远也不过是出了200贯,还要求他提供一只精美的配套木匣。
  而现在,“智慧宫”里流传出的一本薄薄的典籍,就也价值200贯。
  而且……这小小的一本,在往来的海船里,能装多少册啊!
  达伊尔发呆的同时,1127也悄然上线了。
  “亲爱的宿主,听说您为《几何原本》的阿拉伯文抄本提出了200贯一卷的报价。”
  明远果断答复:“是的,千金市骨的手段。”
  ……200贯,按照宋人的说法,是二十万金了。
  若是按现在汴京的印刷品价格,这么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别说是200贯,200文就买下来了。
  但他在尝试用利益打动眼前的海商,为了以后能源源不断地收到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翻译作品,所以他第一次开价绝对不能开得低了。
  1127悄悄地回复:“我就是来告诉您,这个价格并不过分,就算是开得再高一点,也在‘等价交换’的范围内。”
  明远这下有了底气。
  1127能给出这样的通知,想必是试验方也认可“引进典籍”的重要意义。
  就拿《几何原本》来说吧,它的重要意义不止是给出了若干公理、假设和命题,更在于它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公理演绎体系。这样严密的逻辑思维,绝对是发展自然科学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达伊尔呆了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问道:“萧郎君……这一本好像还有几卷,都放在小店的库房里,都……200贯吗?”
  明远顿时失笑,点头道:“当然……不会要你打折的。”
  达伊尔顿时喜笑颜开,与夏塞里奥相视一笑,两人叽里咕噜地用外语说了几句。
  但明远也从他们脸上的表情都看出来,这俩正在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感到欢欣雀跃。
  ——表情语言与肢体语言是世界上最容易理解的语言。
  等拿到了七八册《几何原本》的抄本,明远没忘了提醒达伊尔:“如果能给与阁下相熟的商人递个消息,能从黑衣大食带来更多的抄本,我决不食言……有多少我收购多少。”
  达伊尔挠挠头,说:“当然,当然……但是,萧郎君能不能……给个书单。”
  明远顿时傻眼。
  他只记得最有名的那些。
  哪儿能把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翻译的那么多著作尽数列出来?
  “1127,有推荐的道具吗?”
  1127这回没有任何推销道具的意思:“亲爱的宿主,请相信您,一定能想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的。”
  明远咬牙——
  书到用时方恨少,系统到用时便欠打。
  但最后他还是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夏塞里奥会说大食语言,能写大食文字,对希腊人名也很熟悉——所以明远依靠“欧几里得”这个译名就能与他对上“暗号”。
  于是明远又说了好几个人名: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玻菲利、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3……
  夏塞里奥再把这些重要的名字再用大食文字写下来,交给达伊尔,再由达伊尔交给来自黑衣大食的商人,托他们回去,按“名”索骥,将这些希腊科学巨匠的阿拉伯文译本带到中国来。
  他们在这里商量的时候,史尚已经去了一趟杭州城内的“金银钞引铺”,取来了明远需要支付的所有钱钞:200贯换一把大马士革钢铸的腰刀,1600贯换八本薄薄的手抄本书册。
  所有的钱都换成了足额的黄金,史尚甚至随身带着戥子,当面称给达伊尔看。
  达伊尔对明远这说到做到的做派非常满意,但看见史尚拿来的是黄金,不由还是有一点点遗憾。
  明远顿时笑道:“别遗憾,就算是给你铜钱,你们也无法将铜钱带出去。再说,杭州城里兑换钱币那么方便,你还愁换不到铜钱吗?”
  明远说的,是大宋的“铜禁”,也就是不允许将铜钱带至海外。
  主要原因是大宋的铜钱太过精美,经久耐用,即使在海外也很受欢迎。大食的商船南下经过交趾、真腊、占城、三佛齐……铜钱在那里都很受欢迎。因此只要一出海,宋铸铜钱便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明远这么一说,达伊尔顿时也释然了,他伸手在额头上摸了一下,然后躬身弯腰,向明远行礼致意,说:“明萧郎君,看来你真是一个熟悉海事的……有钱人!我想邀请您明天去杭州市舶司,参观……大食来的商船……”
  这正合明远的心意。
  他冲达伊尔微笑颔首,并且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的时间。
  晚间见了苏轼与种师中。
  苏轼抵达杭州,自然是先去拜见了杭州太守沈立,自有一番应酬。
  但苏轼也没忘了带种师中去拜见杭州学官,种师中从此可以入府学读书。
  “只是我观端孺之才学,便不在府学中读书,也没什么问题。”
  苏轼拈着胡须笑吟吟地说,没忘了与种小朋友偷偷使个眼色。
  种师中便眼巴巴地望着明远。
  三个呼吸之后,明远投降了:“好好好,端孺明日随我去城外市舶司看看去。”
  “市舶司?”
  苏轼与种师中同时问。
  于是明远给他们讲了今日的经历,并且展示了200贯的大马士革钢腰刀和1600贯的几本“外语”手抄本。
  苏轼望着那“1600贯”默默无语,应当是再一次被明远的“钞能力”所震撼。
  待到明远讲起黑衣大食和百年翻译运动,苏轼才来了兴致,将那几本抄本翻了又翻,好奇地问明远:“远之是如何听说这些的?”
  明远却早已准备好了说辞:“家父就喜欢这个,此前来信也提过,他来杭州,一来为了生意上的事,二来也为了寻访古籍,也包括别国历史上的重要典籍。”
  至此,他完全立稳了自己四处寻访古籍善本的“人设”。
  以前在大相国寺寻访古籍的“光辉事迹”,如今也从旁为他添了佐证。
  而苏轼是个传统的士大夫,从未想过他国历史上也如中华一般,会有重要的典籍流传。此刻翻着翻着,虽然看不懂,但是看着书页上洋洋洒洒的全是根本看不懂的文字,又附有很多绘制复杂的图形,不知为何便肃然起敬,道:“原来如此!”
  他瞥瞥明远,见这少年郎如此热心,顿时想起那天在平山堂上发生的事。
  苏轼顿时意识到了什么,拈着胡子问明远:
  “远之,不知有否可能将这古籍再翻译成中华文字?”
  “当然——”
  明远下一步就要安排这个。他和懂大食文字,汉语水平也较高的夏塞里奥商量好了,会配给夏塞里奥一名有数算背景的抄写官。两人合作,看能否先把《几何原本》已经得来的几卷翻译出来。
  “子瞻公,能否将这两人暂时挂职挂在府学里?”
  “府学?”
  苏轼险些将自己的胡子当场拈断两根。
  “是!”
  明远嬉皮笑脸地相求。
  “一切开销都可以包在小弟身上,但是能不能让他们与‘府学’能扯上些干系?”
  明远当然知道自己有一点为难苏轼——
  因为要翻译的可不止眼前这几本手抄小册子,后面还有一堆重要典籍呢。
  如果能把这项翻译工作挂在府学名下,将来颁布成果的时候,也能师出有名。
  只见苏轼凝神思考了片刻,再瞅瞅那本写满繁复文字的抄本,眼光转过来,在明远面上认真地转了两转。
  只见他点头答应:“好,明日我帮你去问问本地学官。”
  *
  第二天,达伊尔守信,来明远所住的驿馆,接上明远和种师中、史尚三人,一起前往杭州港。
  谁知他们一行人却先上了一条小型帆船。
  船上的船工扯动深色帆布制成的风帆,看准风向,船便摇摇晃晃地离开岸边,向更广阔的水域驶去。
  达伊尔用生硬的汉语向众人介绍:“杭州城附近……水浅,大船进不来。所以……走一段……水路,大船在外面。”
  明远料想是因为杭州城附近浅滩众多,大型海船驶近会有搁浅的风险,因此泊在比较远的深水区。
  他和种、史三人都没有料到这个。
  史尚在上次渡长江时坐过船,但是还从来没有行驶在靠近外海、风浪剧烈的钱塘水面上。因此他紧张得要命,恨不得找来一根绳索,把自己捆在船板上——真要捆了,估计又会怕这船若是沉了,会把自己一起带下去。
  而种师中一脸镇定,手扶桅杆,伴着猎猎的江风向船头眺望。
  只有明远注意到他抠着桅杆的手上指节发白。
  至于明远……
  达伊尔称赞他:“萧郎君,你好像一点都……不怕海……”
  明远微笑,在心里悄悄地回应:以前开过游艇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