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回到明朝做仁君>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90节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90节

  “朕虽然成年了,可是从来都没有单独处理过政事,对国家上下的事情也不甚了解。而且朕很年轻,性格也不沉稳,怎么能亲政呢?”
  “先生做得很好,好好的干,朕相信先生!”
  见张居正还要说话,朱翊钧抬起手阻止了他,直接说道:“先生不必如此,走吧,跟着朕过来看看。朕和先生说,朕这些日子可没有闲着,做了好多事。”
  说完,朱翊钧就拉着张居正走了。
  出了凉亭之后,两人直接就来到了不远处的农田。
  看着开垦出来的农田,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你看,这是朕开垦出来的二十亩地。”
  看着一脸得意的朱翊钧,张居正陪笑,但是没说话。
  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实在是没法说。
  皇帝在西苑弄出了二十亩地,的确是好事。可是这该怎么赞颂?
  陛下英明?
  可西苑这是种地的地方吗?
  要怎么反对?
  又不知道从何反对起。陛下喜欢农事、爱种地,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坏事。总比到处弄女人、到处搜刮钱来的好。
  张居正只能站在一边不说话。
  “朕和先生说……”朱翊钧兴奋的拉着张居正介绍自己的成就。
  “这边这些地,朕准备种蔬菜和瓜果。等到将来种出来了,给先生送过去一些。”
  “还有这一边,先生你看,这边正准备种一些新的粮食。”
  朱翊钧笑着对张居正说道:“朕已经让人去搜罗了高产的良种,到时候在这里种。”
  张居正跟着朱翊钧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看,脸色逐渐严肃了起来。
  刚开始,他以为陛下就是在玩闹,可是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西苑里头土地不错、很肥沃,他是知道的。
  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陛下对这里的规划,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其实井井有条。哪个地方做什么,都已经有了想法,甚至也详细了解过该怎么种。
  哪个地方该怎么翻土、怎么布局、怎么浇水,全都做好了详细的规划。
  “这些孩子,都是张诚他们救回来的。”朱翊钧指着眼前的孩子们说道:“其中有一部分是孤儿,还有一部分是家里人赌钱,把他们卖了。”
  “朕没想到把他们送回去,就留在这里,朕养着他们。这片地,朕就是给他们弄的,做事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自给自足。”
  朱翊钧神情很严肃,根本看不到嬉戏的色彩。
  张居正在一边,脸色也严肃了起来,躬身道:“圣明无过陛下!”
  朱翊钧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这还差得远,这不过是京城一座城市,甚至连顺天府都没有顾得过来。大明两京十三省,这样事情有多少?”
  说到这里,朱翊钧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我大明子民究竟生活在何等的苦楚当中?朕身为天子,实在是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第一三三章 高拱不要脸
  张居正看着朱翊钧,颇为老怀大慰。陛下心怀百姓,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只要心怀百姓就不是坏事。
  不过看到眼前这些孩童,张居正却有些不以为然。
  在张居正看来,陛下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眼界还是窄了一些。这些孩童救回来又能怎么样?天下这样的人何止千千万?
  不从根子上下手,那是没用的。根子是什么?
  是改革。
  张居正笑着说道:“陛下仁厚,心怀天下,当真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也是大明的福气。臣为天下贺、为大明贺!”
  朱翊钧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说道:“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怎么能当得先生如此夸奖。朕为大明天子,心怀百姓也是应该的。”
  君臣二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就融洽了起来。
  朱翊钧也没有让张居正离开,而是留他吃了一顿安安稳稳的饭,这才让人把他送了回去。
  和张居正一起送回去的,还有一大堆的赏赐,各种绫罗绸缎、金银财宝。
  等到张居正走了以后,朱翊钧坐到湖边,躺在刚刚让人做出来的摇椅上,整个人有些疲倦。
  不得不说,这种假笑一样的社交生活,还真的挺累。
  半眯着眼睛,看着天空中的白云,朱翊钧喃喃的说道:“张居正已经回来了,高拱想必也快了吧?”
  河南新郑。
  高拱看着眼前的圣旨,脸色很是纠结。
  半晌之后,他才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王安,问道:“你们家公公可曾来信?”
  “回高老,来信了。”王安点了点头。
  “怎么说?”高拱闭着眼睛,沉着脸。
  说实话,这份圣旨他很不满意。当初自己上疏到京城,就已经让高拱觉得有一些不妥当了。因为如果真的这么干的话,是丢人的事情。
  不过被张居正气了一顿以后,高拱实在是忍不住了。在那样的情况下,面子算什么?
  实惠和好处才是真的。
  于是他就上了一本奏疏,请求回京城。
  当初陈矩可是说好的,只要自己这么做了,就能让自己回京。他也做到了,陛下的确下了圣旨让自己回去。
  可是这圣旨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的是朝廷的诏书,而不是陛下的中旨。
  如果自己现在奉陛下的中旨回京,名声会更差。原本就是自己自动请求回京的,现在连这个脸也不要的话,那就真的没有脸了。
  高拱的脸色有些难看。
  王安倒是气静神闲,公公在信里面交代的清楚。
  想了想公公的交代,王安抬起头看着高拱说道:“高老,不是我家公公不想帮忙,实在是你在京里面树敌实在太多了,而且也没人支持你。不要说其他人,连张四维都没有表态。”
  “当时我家公公也没有想到,本想着这件事情出了以后肯定会有人支持,到时候我家公公再劝说陛下顺势下一份诏书。可谁想到啊……”说到这里,王安就不说了,端起一杯茶水喝了一口。
  虽然话没说完,可是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不是我家公公不帮忙,而是朝堂上的阻力太大;朝堂上的主力大是因为你自己。
  高拱脸色通红,很想反驳,可是又没法开口。
  他离开京城多年,那些元老故旧早就已经顾不上他了。官场上人走茶凉都算是轻的,很多时候人没走茶就凉了,何况他这种离开这么长时间的人?
  这已经不是人走茶凉的事了。
  见到高拱张红着脸不说话,王安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继续说道:“高老,这是我家公公能够做到的最大限度了。不过我家公公还有几句话,让咱家和高老说。”
  “什么话?”高拱沉声问道。
  “我家公公说了,高老想要重起,那就要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古有韩信胯下之辱,相比起来,高老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些许流言蜚语,高老不用放在心上。这些人全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等到高老重新上位之后,这些人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会尽力吹捧高老。现在他们如何看低高老,将来就会如何自打耳光。”
  高拱看着王安,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
  他其实早就已经心动了,王安说不说这些话他都会去京城。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脸算什么?
  如果没有当年自己被赶回来的事情、没有这几年在家里面的郁闷、没有张居正来给自己的窝囊气,自己或许还能够忍。
  可是现在自己忍不了了。相比起那些,回京面对的这些事又算什么?
  “你家公公说的有道理。”高拱叹了一口气说道:“没想到宫里面居然出了你们家公公这样一位大才,后生可畏啊!”
  说完,高拱站起身子做出了一副送客的样子。
  王安也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对着高拱拱手说道:“那咱家就回去准备了。高老定个时间,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高拱想了想,说道:“就后天吧。”
  既然已经准备做了,那就要雷厉风行一些,不要在这个时候再继续推诿迟疑了。装,没有必要再装下去了。
  “如此甚好。”王安点头说道:“对了,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告诉高老。我家公公说了,如果高老答应的话,让咱家再告诉高老一件事。回京之后的情况,高老不用太担心,我家公公已经在谋划了。”
  “哦?是吗?”高拱眯着眼睛问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与高老一样,也是一些老臣回京。这里面肯定会有高老喜欢的臣子,也会有一些阁老曾经用过的人,相信必不让高老失望。”王安笑眯眯的说道:“至于有什么人,咱家就不知道了。到了京城以后,阁老应该会见到这些人。”
  闻言,高拱眼睛一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拱手道:“如此,多谢你家公公了。”
  想到自己曾经的手下,再想到自己回京之后有陈矩配合,高拱的心中就火热了起来。
  这一次自己要大展身手。
  第一三四章 亲政事件
  随着张居正回京,朝廷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开始关注到另一件事情上:皇帝亲政。
  张居正回京四天以后,就上了一份奏疏,内容并不复杂,却是一件大事:
  他要还政给陛下,让陛下亲政。
  这份奏疏一出,瞬间就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只不过大波是在水面下,表面风浪平静什么都看不出来。
  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人敢冒头。
  每一次权力交接,伴随的都是腥风血雨。
  这种事情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表态的。
  不过就在张居正的奏疏上去以后,朝堂上突然多出了无数的题本,民间也出现了无数的声音,基本态度都一样:鼓吹张居正。
  臣子们的题本对着张居正一顿吹捧;民间的读书人也一样,吹捧的方向只有一个,张居正就是古今贤臣。将张居正比作那些有名的大臣,尤其是还政于君的大臣。
  一时之间,声势浩大。
  之前大家骂张居正是权臣,现在大家都说他是贤臣。方向调转之快,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