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从1983开始> 从1983开始 第30节

从1983开始 第30节

  他匆匆回到旅店,租用了一下电话,从兜里摸出张纸条,是《红楼梦》服装设计史岩芹朋友的朋友介绍的厂子。
  老式的转轮电话,就听那咔嗒咔嗒的动静,拨个号能给你累死,一不小心拨错了,还得从头开始咔嗒咔嗒。
  “喂,是花田服装厂么?哦,我有个订单想跟你们谈谈。”
  第34章 生意谈成
  这是罗湖的一个渔民村。
  河边一溜小屋,土路泥泞狭窄,透着一股人畜粪便的味道。唯一像点样的建筑,就是那座小小的厂房,门前道路也是少有的干净宽敞。
  “花田服装贸易公司……”
  许非瞅了瞅牌子,确认地方。
  这是史岩芹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据说老板是个港商,嗅觉灵敏,早早就把香港的服装生意搬到了深城。
  因为政策太优惠了,前三年免税,地租便宜,一平方一个月只要一块钱,更别说那极其廉价的劳动力了。
  而他在门口等待的功夫,又往对面的矮山瞅了瞅——那是香港新界的打鼓岭。
  香港啊,这时候是什么来着?
  《开心鬼》马上就上映了吧?徐老怪应该加入新艺城了吧?《唐朝豪放女》已经引起轰动了吧,哎呀,夏文夕那副骨头架子,真是又瘦又骚……
  啧!
  许非又不困了,跟着一个工作人员进了厂区。
  负责接待的是个小经理,也是香港人,戴着黑眼镜,梳着油头。他对许非的到来有些惊讶,因为深城的服装厂基本是做国外订单,国内生意非常少。
  而再一瞧,对方连双皮鞋都没穿,不免就有点轻视。
  “许先生想订制什么服装?”他操着一口不利索的普通话问。
  “t恤能做么?”
  “当然可以,我们公司技术纯熟,产品多样,不知想要多少件?”
  “一千件。”
  “一千件……”
  经理笑了笑,道:“不瞒许先生,t恤利润低,单子又小,我们没什么赚头的。但既然是朋友介绍,这笔生意我们就接了,你想什么时候提货?”
  “……”
  许非一听这话,准备好的说辞又憋回肚里了,想想道:“十天可以么?”
  “十天?这就不巧了,我们正在赶一批大单,忙完也得十天左右,你能不能延后一下。”
  “恐怕不能,我要的非常急。”
  “这样啊!”
  经理扶了扶眼镜,抱歉道:“那就只能说sorry了,看来我们没机会合作。”
  “呵,那不打扰了。”
  许非也没争取,起身便走,被经理送到门口。
  他回头看了看这个小厂,心里明镜的,还是没被瞧得起啊!自己白丁一个,单子又小,人家可有可无,否则加班加点也能做出来。
  而且对方的态度很不爽,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优越感。其实那些港商过来投资,就是冲着政策,谁那么好心回馈乡梓?就算回馈,也是赚了大钱之后再来刷名望。
  不过没关系,大陆动荡结束,改革开放,万物更新,只要信念坚定,勤劳肯干,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许非瞬间觉得自己升华了,怀着满满的正能量离开了小渔村。
  ……
  中午时分,天气正热。
  小姑娘坐在铺子里,把着个小电扇不停的吹,时不时往外瞅一眼。她忽地一皱眉,坐起身子,低低道:“又是这个衰仔!”
  “妹妹,你家大人在么?”那衰仔晃晃悠悠的进了屋。
  “你要做什么?”
  “有个生意谈一谈,正经事。”
  小姑娘狐疑片刻,还是去里屋叫了人。出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非常非常瘦,有点像《鹿鼎记》里的胖头陀。
  屋内没地方,里面是工作间,不能让外人进,俩人就到街边的屋檐下,往那儿一蹲。
  “您贵姓?”
  “鄙姓钟。”
  “哦,钟老板。”
  许非跟他握了握手。
  都说现代的老板起源于南方,称呼那些个体做生意的,其实不是。在旧时,老板除了称呼戏班名角儿外,本身就有生意人的意思。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里便道:“因为在那布店中,老板固然不把他看作一个人……”
  而钟老板一听这个叫法,顿时乐了,“小兄弟抬举了,我小本经营,算不上老板。你是买成衣还是订做?”
  “我想订一千件t恤。”
  “噗!”
  钟老板正点火抽烟,差点没咳死,他这小作坊每天能做七十件衬衣,一千件啊!!
  “大概是这种样式……”
  许非把那两件t恤抖开,男款没啥特点,宽宽松松的。重要是女款,袖子稍短,袖口是斜的,然后下面有收腰,这样穿上去就会显得长手细腰,苗条很多——太胖的除外,拯救不了。
  钟老板摸了摸,料子虽糙,但看着简洁大方,观感不错。
  “对布料有要求么?”
  “不用太好,也不用太差,中等就可以,我是说价格。”
  “呵呵,明白明白。”
  他连连点头,又道:“我店里的短袖你也看着了,那个料子普通还要四块钱。若是用较好的布料,成本肯定高一些,但小兄弟开口就是一千件,我也不矫情,就赚点辛苦钱,一件还是四块。”
  “那印上些图案呢?”
  “图案啊,这个就麻烦了。”
  钟老板估摸了一下成本,道:“我还得联系印染厂,费用不低,一件七块怎么样?”
  “不,一千件t恤,印上图案……”
  许非摇摇头,伸出四根手指,“每件还是四块!”
  “兄弟,这玩笑开不得,我可就赔钱了!”
  “别急,您也是买卖人,看看这个值不值?”他摸出一张图样,捂住一半,只露出几个字。
  嗯?
  钟老板没太明白,琢磨了一会,眼睛竟越来越亮,隐隐约约的觉出一丝味道。关键就是这个捅破窗户纸的创意,以前没人想得到!
  对方的意思,就是自己拿来做,创意白送,也可以照猫画虎的赚一波快钱。但是这个风险……
  他心痒的不行,正想说看看全图,那纸嗖地被塞回去了。
  “我还有几张,您考虑考虑,我下午再来。”许非起身就走。
  钟老板在后面跟便秘一样,满脸纠结,瞧他要离开视线范围了,才猛地跺跺脚,“小兄弟,这活我接了!”
  ……
  当即,双方签了个简易合同,许非付了部分定金。
  由于印染还要时间,遂宽松到十五天期限,今天是七月七号,回去还来得及。他手里有一千多块,跟单大爷借了三千,这笔生意谈成,一下就得花掉四千。
  不过自己有信心,很快就能几倍几倍的赚回来!
  第35章 万事俱备
  进入1984年以来,京城可谓一天一个样。
  去年许非来面试的时候,火车站附近的群体还没有如此多元化,今年就明显不同,颇有几分后世的样子。
  1952年,国家提出“克服农民盲目地流向城市”,盲流这个概念由此产生。
  1975年,更明文取消“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的规定。”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逆城市化的。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转为承包制,部分农民先行富裕,生产力提高,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人口,于是剩余的劳动力便开始进城务工。
  而城市各方面产业发展迅猛,也刚好需要这部分群体。
  最先进京城的,是大量的乞丐,然后是以修皮鞋、木匠、扛活为生的农民工,再过几年,又会诞生一个非常有历史印记的群体——小保姆。
  单说许非拎着两麻袋衣服,奔波千里,差点没折腾死在途中,狼狈不堪的出现在火车站时,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一千件t恤,听着挺多,但这东西不占分量,一件贴一件,一件贴一件,一摞就可能好几百件。
  广场上恰有一堆蹲着等活的,通身的气质跟自己也没啥区别,都是灰头土脸。他花两块钱雇了辆板车,给送到了小四合院。
  咣啷一进门,大妈正坐在水龙头旁边洗菜,抬头一瞧,“嚯,二十多天不见人,原来当倒爷去了!”
  “您也知道倒爷?”
  “多新鲜啊!现满大街都是装蒜的,张口闭口就盘条、水泥、大彩电,不是几百吨都没人跟你聊。其实有什么啊,他们家最大的官就居委会主任,还特么盘条,他见一铁丝儿就不错了!
  昨儿还有人跟我吹牛逼呢,说搞一发明,那汽车不用油,加点水就走,这不睁眼说胡话么?但我瞅你不错啊,起码还知道弄点货回来……”
  哎呀,这大妈素质高啊,眼界也深!
  许非默默拜服了一下,把t恤扔进屋,又抹身找了家理发店,然后进澡堂子好好搓了搓。等天黑的时候,他才摸着自己的小短寸回来,精神抖擞,又是一匹好马。
  这座四合院颇为老旧,住着三家人,俩家都出国了。就剩大妈大爷带一孙子,子女在别的地方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