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我能看见状态栏>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233节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233节

  当然,他们的原话相对来说比较“文明”,他们的大意是官方的情报显示,有一批图示族的激进分裂主义分子正潜藏在七局营地内,他们要求七局营地让这些人全都“和平的”走出大门,和有关部门合作,接受调查,政府保证这些图示族人的安全和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云云。
  接受调查这种事情,要是能和对方嘴上说的一样简单,那还开这么多装甲车,带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国民军士兵过来干什么?协助调查前就先气势汹汹的说对方是“激进分裂主义分子”,这岂不是在审判前就已经给人家定了罪?反正这个警署署长说的话,营地的经理林哥是一个字都不打算信的。
  然而不信归不信,一个国民军上尉加一个警署署长,已经足以表明对方所代表的官方身份。营地是中资机构的建设营地,同时还承担了一小部分的使馆功能。但营地的正式身份依旧是“企业园区”,而不是“外国使团”。营地本身必然受到波利坦维亚的法律管辖,营地内除了外交人员以外,都没有治外法权的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打算强行闯入七局营地,那至少在国际法上是完全合规合法的——g4s的那些武装保卫也绝对不会朝着这些不速之客开枪。
  营地内有大量的重要机械,有大量储备好的美元现金和当地货币,还有一个大号的营地超市……反正以林经理和当地官员们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万一被这群人闯了进来,估计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一地的尘土。
  不想让对方进来,但又不能直接对抗当地执法力量,七局的经理们以及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和刘堂春陈天养很快的开了一个小会。随后大家一致决定,采取刘堂春的建议。不和对方正面对抗,同时也不痛快合作。总之就是拖——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听从他们的要求交出营地里所有的图示族人!营地里还有几十名图示族的工人呢!
  中国公司雇佣当地人作为员工,一方面是公司经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落实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企业责任。只有培养出具备技术和经验以及先进管理方式的员工,才有可能在波利坦维亚建立起现代的,先进的轻工业乃至重工业体系。只有成为了工业国,波利坦维亚才能摆脱贫穷落后农业国的身份,这里的人们才能真正的富裕起来。
  让其他国家富裕起来,这种事情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的的确确是中国在非洲的一系列举措的真正目的。而为了保住这些已经在建筑和金属加工上有了一些经验的图示族人,营地方面决定和门外的国民军上尉以及警署署长过过招。
  “署长先生,您请稍等一下。”林经理带着几个年轻人,扛着塑料桌子和阳伞就走了出来。他们一边露出最诚挚的微笑,一边客气道,“这么热的天气,您还亲自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辛苦辛苦。”
  林经理点名让费利佩来做翻译,费利佩也表现出了对得起林经理信任的专业态度。虽然在营地里围观的孙立恩等人听不懂他的翻译,但是那个神态和语气,大家甚至仿佛能直接听懂费利佩在说什么,不外乎是马屁连天,阿谀奉承。
  不知道是费利佩的翻译起了作用,还是林经理带人在出口设置的“露天餐吧”起了作用。聊了几句话之后,对方似乎是有了更多的耐性——他们转而要求营地在六个小时内把所有图示族人交出来,而不是马上开门,让国民军进去搜捕。
  刘堂春的策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稳住外面的警署署长和上尉,让他们不至于马上开始搜捕。拖住对方,给自己留出回旋空间。
  第二步则需要刘堂春亲自上阵——他要以医疗队的名义,直接给梅拉蒂港方面打电话。
  大巫师和乌萨马算是医疗队接诊的患者,根据两国派驻援助医疗队的协议,医疗队方面会对所有需要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而波利坦维亚方面应对医疗队的工作给予协助。现在人还没彻底治好,营地外就来了军警,要求把所有的图示族人交出去——这是对医疗队工作的粗暴干扰和直接影响。
  医疗队在波利坦维亚的人气之高,远远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刘堂春在这里才待了一年多,就已经得了个“圣人”的外号,而连续派出医疗队长达十二年的古巴医疗队则干脆获得了驻地周边居民的特殊优待——出门就有人带路,二十四小时轮班志愿门卫,甚至连采购食品都不需要花钱。只要是当地农民能够种植的作物,古巴医生是可以随便拿的。
  电话打了出去后,前一天才被刘堂春抓了壮丁的副总统马上表示了高度重视。结束电话后大约二十分钟,国民军的中尉就接到了自己的上级通知。这位上尉连屁都没放一个,马上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七局营地。
  这下轮到警署署长坐立不安了。
  第三个方案嘛……随着天空中渐渐响起的轰鸣声,七局营地的第三方案准时抵达现场。
  来自海军岱山岛号上的直-8中型直升机,从薄薄的晨雾中露出了自己的身影。
  第603章 他乡遇故知
  直升机的出现,就像是一针去甲肾上腺素被静脉滴注进了低血容晕厥的患者的血管里一样。几乎是在直升机出现的瞬间,整个营地就沸腾了起来。那是我们的飞机!这个念头在海军航空兵的标志出现的时候,就出现在了所有中国工人的脑海里。
  和中国工人不同的是,本地工人显得有些紧张。他们不停的用蹩脚的中文向自己身旁的中国同事们咨询着,想要确定飞机的来意。
  要是连中国工人们都要撤出波利坦维亚,那这个国家可就真的快要待不下去了。
  贫穷且虚弱的国家,很难有属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意识。对于波利坦维亚的这些工人来说,自己学会了技术之后,不管去哪儿都可以工作。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局势有没有恶劣到这种地步。
  直升机在预设好的降落场降落了下来。早就得到了消息的刘堂春和胡佳却没有着急把病人转移到飞机上——直升机需要在营地里补充一次油料。从开始加油操作到加油完毕为止,大概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这二十分钟里,冒然把芒滕从监控上撤下来,可能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三十八拜都拜过,就差这一哆嗦了。医疗队的工作人员们,尤其是刘堂春主任可不想冒任何可能会导致功亏一篑的风险。
  从直升机受油开始,转移方案的时间点都是以秒做单位的。两名跟机降落在波利坦维亚的军医也很快和刘堂春接上了头。
  孙立恩被刘堂春叫来准备进行基本的交接和情况说明,毕竟这个病例是孙立恩诊断出来的。由孙立恩进行交接,也算是变相的贯彻了“首诊负责”制度。
  孙立恩低着头,脑子里还在盘算着芒滕的情况——他已经接受了两天共计两小时的透析治疗,但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完全扭转。这可能意味着现在对他进行的透析强度不够。这个情况应该是要和部队上的医生沟通一下的……
  “孙医生?”刘堂春身旁的医生忽然朝着孙立恩打起了招呼,“你也在?!”
  孙立恩抬头一看,发现了一个稍微有些陌生的青年男子。看着确实有些眼熟,但孙立恩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自己究竟是在哪儿见过他了。倒是状态栏仍然非常敬业的给出了提示,至少孙立恩知道,面前这个军医名叫林华。
  “咱们之前在三亚见过面的。”林华显得非常高兴,从国内一路到了非洲,居然还能在当地遇到曾经见过面的医生,这实在是太巧了。“你还记得我吧?当初你和陈教授一起送了一个髂静脉自发性断裂的患者过来……”
  孙立恩对“林华”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对林华的长相印象也不算太深刻。但那个自发性髂动脉破裂的病人孙立恩却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陈天养和一群参与会议的外科大牛们,穿着泳裤,用伏特加洗了手就直接现场急诊手术的情形,他至今记忆犹新。
  “啊!你是林医生……林华对吧?”孙立恩瞬间换上了一脸的惊喜和不可置信。其实惊喜和不可置信都大部分是真的,只不过程度上有些浮夸的表演成分。“这可真是太巧了!”一边说着,孙立恩一边和林华紧紧的握了握手,“您这是……跟着岱山岛号过来的?”
  “是啊。”林华笑道,“我这次跟船过来,也是上级直接命令。而且这次的任务也正好和我的科研课题有关——就是研究战创科的人道主义救援应用嘛。”他和孙立恩握着手,同时朝着孙立恩身后打量着,“我听说陈教授也在……?”
  孙立恩楞了一下,然后笑出了声,“这还真是,我女朋友也在呢。除了患者不一样,当初在三亚见面的人可是又都凑齐了。”他看了一眼身后,并没有看到陈天养那个白白胖胖的身影,于是解释道,“陈教授估计是有手术在做——他现在可是整个医疗队里最重要的外科核心。”
  两人稍微寒暄了两句,刘堂春就开始过来催命了,“有事儿回去拿我的海事卫星电话聊,现在赶紧交接吧。要是误了计划,中间再出什么差错可就不好了。”
  刘堂春的话虽然不中听,但道理却是没有错。孙立恩和林华连忙开始了交接。交接的主要内容就是移交病例,并且就患者的情况进行一些基本的复述。
  “这个病人的生命指征在过去48小时内还算比较稳定,至少没有再发过室颤。”孙立恩快速道,“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向还是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吸氧和持续血液净化处理。他的血钾浓度还是高。肾功能受损的情况我们做过了评估,情况还算可以。目前患者已经进入了多尿期,碱化尿液促排是有效的。”
  林华一边点着头,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要点,与此同时,他身旁的另一位医生则干脆拿出了录音笔进行记录,以防有什么地方林华记错或者记漏。
  直升机的加油作业提前了一分四十八秒完成。胡佳和自己的徒弟也一起推着转移担架床走到了直升机旁边。芒滕在众人的合力协作下,被稳稳当当的抬上了直升机。
  “那就先这样。”林华收起了自己的记录本,朝着孙立恩点了点头,“后面还有好几个小时的飞行呢。我们先走一步,等回国了之后,我一定去一趟宁远。到时候请孙医生还有陈教授一起吃顿饭。”
  虽然从心理上孙立恩觉得林华这话还是以客气为主,但看林华认真的表情,孙立恩还真有些摸不准他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念头。“宁远你可一定要来,不过吃饭就免了。”孙立恩笑道,“袁平安的基层援助任务已经完成了,副高职称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到时候咱们一起敲他一顿好了。”
  他乡遇故知,这是人生中最值得开心的四件事情之一。虽然和林华算不上“故知”,但这种跨越了几万公里的缘分还是让孙立恩挺开心的。等到飞机起飞后,他才想起来和胡佳一起分享一下这种愉快的心情。
  “三亚的林医生啊?”胡佳转运病人的时候忙的要死,压根就没工夫抬头去看接机的医生长啥模样——就算知道长什么模样,她也未必认得出林医生那张不太有特征的脸。不过她倒是也挺开心,“这可真是缘分了。”
  缘分不缘分的刘堂春不知道,但至少芒滕的存活几率大幅增加。而且医疗队空出了一整套生命支撑系统。更重要的是,随着芒滕被送上了岱山岛号后,医疗队顿时解放出了一对医生“师徒”以及为数不多的护士“师徒”。手上有了更加充沛的医疗资源,刘堂春的紧张感才终于算是减缓了一点。
  “刘队长,神内那边想请您去会诊一下。”刘堂春看着直升飞机腾空而起,原本阴霾笼罩着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正想回去和营地的林经理再讨论一下如何打发营地外的警察时,之前那位被诊断为疲劳性骨折的内科医生忽然一瘸一拐的出现在了刘堂春面前,而且还显得有些着急,“他们前天接了一个女患者,现在的情况有些……说不好。”
  “说不好?”刘堂春眼神顿时一顿,“怎么个说不好?好的那种,还是坏的那种?”好的“说不好”,大概就是指患者在接受了一些基础治疗后出现了出乎医生意料的好转。而“坏的”,就正好相反——明明症状什么的都还算明确,可治疗就是起不到效果。
  “要是好的就不用请您会诊了。”内科医生摊了摊手,“我也去看过那个女患者了,但是我也拿不准——脑脊液和血液的细菌涂片都是阴性,脑脊液压力偏高。我们按照病毒性脑膜炎处理,给了阿昔洛韦0.5g静脉滴注,一天三次输液。但是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神智改变的情况。”
  第604章 诊断小天才
  神奇的非洲,拥有着众多尚不为人知的诡秘病原体。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新发现一种全新的疾病。刘堂春在听到了内科医生的报告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种破事儿不会真让老子碰上了吧?”
  对其他的临床医生来说,发现一种全新的疾病很可能是以后晋升职称的有力支持。但对刘堂春来说,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和自己所带领的医疗队,能够平平安安的挨过最后三个月。其他的老刘啥都不想碰。
  要啥首次发现啊?平平安安的不好么?前脚刚被土著给围过,后脚又被政府军围了一次——要是碰见了什么诡异的首发疾病,那是不是还得被who的专家组再围一次?
  刘堂春的念头一闪而过,他强忍住了继续发散念头的想法,转而问道,“涂片做了几份?全都是阴性?”
  “都是阴性。血涂片做了两个,脑脊液和痰液都是三个。”内科医生的脸色倒是有些兴奋,“没有培养出菌落,但是抗病毒的药物用了三天也没有效果……刘主任,会不会是真菌?”
  “真菌脑膜炎?”刘堂春摇了摇头,“咱们这边搞检验的医生又不是傻子,病毒在涂片上看不出来,真菌还能看不出来?”
  算上朊病毒,能够感染人体的致病体有六种。从小到大分别是朊病毒,病毒,细菌,真菌,单核细胞生物,多核细胞生物。但医生们却并不能简单的通过阿昔洛韦无效,判断出感染了患者的是其他致病体。毕竟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一般的
  多核细胞生物很少能够穿过脑血屏障进入大脑,脑包虫到能算是其中一种,但患者目前的症状明显不支持脑包虫的诊断。而单核细胞生物和真菌所导致的脑膜炎一般发病速度不会有这么快——它们可能造成的后遗症也更加严重。
  这个患者三天前入院,主诉只是头疼和发热。接受了三天的抗病毒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到了意识不清,回答不切题的地步。刘堂春皱着眉头琢磨了半天,觉得可能还是有必要组织一个全体会诊。
  一个人搞不定的事情,就请两个人来看看。同理,神内和内科医生以及急诊科主任都摸不清楚门道的疾病,是绝对有必要组织整个医疗队进行集体会诊,大家一起共同头脑风暴的。
  孙立恩接到了要举行医疗队集体会诊的通知后,还真有些心里犯怵。自家事情自家知,要是自己掺和进去,鬼知道最后会冒出个什么奇怪的疑难杂症出来。可惜孙立恩的这点担心,却完全不被刘堂春放在心上。用刘堂春的话来说,“年纪轻轻的,搞什么封建迷信?你搞罕见病有一手,那就不要吝啬发挥自己的本事!”
  刘主任点名要孙立恩“发挥自己的本事”,孙立恩也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不参加会诊的理由,于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所有医疗队的工作人员都聚集在了食堂的一角,大家就着手里的不锈钢餐盘吃着饭,开始了集体讨论。
  “患者主诉是入院前六天开始头疼。”接诊的神内医生看起来有些发愁——他连啃鸡腿的速度都显得远不如从前利索,“疼痛性质主要是持续胀痛和偶尔的针刺样疼痛。患者入院前两天,开始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入院前三天最高体温39摄氏度。”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这名年仅23岁的女性患者在入院前,曾经向另一个医疗队求援过。来自法国的一支民间医疗队接诊了这名女性,并且给予了“输液抗感染”的治疗。用药内容尚不明确,但至少从患者主诉上来看,药物治疗是有一些效果的——她至少不怎么发烧了。
  然而法国的这支医疗队属于区域巡回类型,他们在每一个地区驻扎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在连续治疗了两天后,法国医疗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负责这个女性患者的医生很好心的向她推荐了中国医疗队,并且强烈建议她尽快到中国医疗队的驻地进行后续治疗。
  “我们和法国医疗队那边取得了联系,他们说为患者使用了头孢曲松,以及……布洛芬。”神内医生有气无力道,“我们和法国医疗队那边讨论了一下,他们认为患者是脑膜炎球菌感染。但这完全是根据患者症状所进行的经验性用药——他们没有对患者进行脑脊液涂片或者其他检查。”
  “所以,患者退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布洛芬,而不是头孢曲松控制住了她的感染。”刘堂春喝了一口紫菜蛋花汤,若有所思道,“你们给她做的检查项目里,哪些有异常?”
  “脑脊液压力高,比参考值高了30%。”神内医生掰着指头数了起来,“严重贫血,白细胞指数是正常参考值下限的三分之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只有40%。”
  “所以你们怀疑应该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刘堂春点了点头,这个思路应该是没错的。“连续使用了三天阿昔洛韦无效,再加上培养阴性,所以你们现在抓瞎了——从指标上看应该是病毒感染,从培养和涂片上看大概率不是真菌和细菌感染。”老刘同志也没管其他人到底有什么看法,他一指孙立恩,“说说你的看法吧。”
  孙立恩在来到医疗队前,就以“暖男”和“诊断小天才”而闻名。他来到医疗队这么几天,倒是一直没能展现出“诊断小天才”的特质——芒滕的诊断其实并不困难,是个医生都能看的出来他可能有横纹肌溶解。所以随着刘堂春的点名,整个角落里所有的医生都向他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孙立恩斟酌了半天后,摇了摇头道,“现在的资料还不够多,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他看着刘堂春,小心翼翼的问道,“不过,我倒是觉得现在的数据和检验结果不一定就能证明患者没有被细菌感染——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被轻松培养出来,也不是所有的细菌感染都有白细胞升高。”
  刘堂春来了兴致,“展开讲讲,你觉得是某种苛养菌感染?”
  “这只是一个猜测。”孙立恩强调道,“苛养菌或者厌氧菌不容易被培养出来,而且患者的过去病史不明,治疗内容也有些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他看着刘堂春道,“为什么法国医生会认为患者有脑膜炎球菌感染?”
  “他们主要是经验性用药,也就是说这个患者初期的症状符合脑膜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特征……”神内医生解释道,“主要就是发热,头疼,呕吐……”说到一半,神内科的医生忽然猛地一拍大腿,然后爆了一句粗口,“卧槽!”
  和他一起爆出粗口的,还有一旁的免疫风湿科专家,他扭头看向了孙立恩急切道,“你怀疑是红斑狼疮?”
  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都会有一过性的细小红斑。法国医生可能是把狼疮的皮损误认成了脑膜炎球菌的皮损先兆。而中国医生则缺乏对黑人患者进行细致皮肤检查的经验——在黑色皮肤的遮盖下,轻微狼疮的红斑并不容易被视觉发现。
  如果这个女性患者确实有红斑狼疮,那她感染了某种厌氧菌或苛养菌的可能性就迅速大幅上升。同时,这还能很好的解释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白细胞指数严重下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仅有40%的问题。
  第605章 两重意思
  孙立恩的一个提问,引发了整个医疗组的激烈讨论。刘堂春看着自己这个正笑的高深莫测的学生,心里确实有些震惊了。孙立恩的推论没有任何问题,他的提问让最核心的疑点直接暴露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刘堂春眯起了眼睛,心里却在反向倒推,盘算着孙立恩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现了诊断方向有问题——就连刘堂春自己,都是刚刚才看到的患者所有检查报告。老刘同志无比确定,孙立恩肯定是先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才会在会议上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至于孙立恩嘛……他脸上还在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心里却在不停的嘟囔着,“不会吧?不会吧?”
  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随口问了一句而已,各位大佬不用搞得好像是已经看穿了答案一样吧?
  作为一个仅仅只是拿到执医证的医生,孙立恩习惯把所有医生的诊断都当做是“正确”诊断来对待。如果法国的医生认为患者有脑膜炎球菌感染的,那他一定是看到了一些可以支撑这个判断的有力证据。虽然检验证明,法国医生误诊了。但那个证据,很有可能就是引导整个诊断流程的核心证据。
  至于苛养菌和厌氧菌的培养问题,这是孙立恩在四院得到的经验教训。比如黄毛得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就一直没有通过细菌培养明确过。状态栏不会出错,如果培养不出来,那就一定是培养或者采样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调查过文献之后,孙立恩决定还是不要去责怪自己的室友史岩技术太次——大部分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都是通过mngs检查明确的。
  假设,假设这个女性患者的情况真的和其他医生猜测的方向相符,那么真正考验医生们的难题就要来了——如何在不确定患者感染类型的基础上,对某种未知的感染源进行治疗?
  “如果孙医生的猜测没有错,如果我们的推论是对的。”内科医生在和周围几个医生讨论后发言道,“那么首先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头孢曲松对这种感染效果不佳。也就是说,这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或者抗药。”
  “我倾向于抗药。”刘堂春补充道,“患者病情发展的太快,如果是耐药,至少应该有一个病情逐渐回升到治疗前状态,然后恶化的过程。入院后三天神志不清而且还有高颅内压,这更像是病情被布洛芬掩盖了。”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处理的这个细菌有两种可能。”内科医生点了点头,继续分析道,“它可能是能够分泌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抗生素或者有牵制机制,阻碍抗生素进入靶位的种类。至于pbps靶蛋白变异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暂不列入考虑——这两种主要是耐药而不是抗药。”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能够分泌β-内酰胺酶的细菌都有哪些,又有哪些可以穿过脑血屏障,导致脑膜炎出现。”刘堂春点了点头,他再一次点了孙立恩的名字,“说说看吧,你有什么想法?”
  这次点名轮到孙立恩抓瞎了,“我……我也不知道。”孙立恩有些抱歉的摇了摇头,“我现在也就是有这么一个想法,具体的……还是要看检验的数据。”他小心翼翼的提议道,“不过,就算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细菌,也可以试着治一治吧?”
  其实以孙立恩的想法,要抢在这种不知名且能够分泌β-内酰胺酶的细菌搞死患者前明确感染的细菌类型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这里是非洲,不是可以做mngs检测的四院。患者入院后三天病情就已经加重到了意识不清的地步。要是还执着于细菌培养,那等到结果出来的时候,基本也就能给这个患者签死亡证明了。
  与其纠结于细菌的具体种类,还不如通过它表现出的特质来进行广撒网式的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曲松不敏感,但至少还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供选择,甚至可以选用美罗培南等抗β-内酰胺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比如,联合使用多西环素和莫西沙星。”孙立恩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多西环素的抑菌作用广泛,莫西沙星作为喹诺酮类药物,也能很好的穿过脑血屏障和脑组织结合。”
  “想法不错,但是不现实。”刘堂春毫不客气的否决了孙立恩的建议,“我们没储备莫西沙星,带着的左氧氟沙星她过敏。”他看向了一旁的神内科医生,“患者现在的肝功怎么样?”
  “不算太好,但还不到需要担心的地步。”神内医生摸出了自己的手机,向在座各位医生展示了一下患者五个小时前的肝功能化验截图。“谷丙转氨酶84,其他几个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