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农门神断> 农门神断 第96节

农门神断 第96节

  “大人,报案的是当地的猎户,尸体是在林子里的木屋发现的。那木屋是猎户们修建来歇脚的,谁知昨晚准备去宿夜,却发现里面有两个死人。”说话的是附近村子的里正。
  既然是猎户的木屋,自然不会离官道太近。
  在里正的带路下,一行人步行了大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一座小木屋。小木屋有些陈旧,但各处完好,足以挡风遮雨。
  木屋的门开着,外面站着两个村民,正是报案的猎户,是父子俩。
  木屋空间有限,卢东田带着随从,穆林跟着蔡捕头儿,其他人都候在外面。
  木屋里陈设简单,靠边是一张木板床,很宽大,挤一挤可以躺下两三个人。此外,修砌有一口简单的土灶,当然,灶口上是没有铁锅的,倒是留有一口敞口的陶罐儿,烧些热水或煮点热汤还是可以的。最后便是正中摆着一张方桌。所有东西都是林子里砍的木头做的,较为粗糙,但对于林中小屋来说,已足够了。
  两个死者,一个仰面躺在床上,一个趴扶在地上。
  两个都是男子,年龄在二十来岁,穿着陈旧的布衣,光脚套着草鞋,可以看到明显厚重的茧子,脚趾上还有崩裂过的的旧伤。二人皮肤粗糙,肤色黑黄,显然是长期暴晒在太阳底下,加上手脚上的茧子,倒像是苦力。
  卢东田身边的随从动手勘察尸体。
  “床上这名死者,看他双手双脚的姿势,有挣扎痕迹。指甲内没有发现血迹或皮屑,身上没有明显外伤,他的口鼻处有瘀伤,面部有细微出血点,眼睛内也有出血点。”死者嘴巴大张,随从其口中捻出一根白色丝线:“初步判断,死者应该是在睡梦中被人捂住口鼻窒息而死。没有明显中毒迹象,但死者正值壮年,挣扎反应却不强烈,可能受了药物影响,例如蒙汗药、迷香之类。”
  随之又蹲下身查看另一人。
  这个死者很明显受了伤,身下一小片泥土被染红,已然干涸变黑。
  将死者翻过来,其胸口一团血渍,掀开衣服,明显看出上口在心脏位置。
  “看上口的大小和形状,凶器应该是匕首,很锋利。行凶之人动手果决,一击毙命。”说完又扫视了地面,尽管是泥土地面,但长期踩踏,土层已经夯实,凶犯也没有沾到血迹,所以看不出脚印。
  卢东田一面听着,一面观察木屋。
  “凶手应该是一个人,他或许是先用了迷药,趁二人昏睡潜入进来,试图把两人捂死。但是在第一个死者挣扎时,惊动了第二个人,那人想逃,却因为迷药的缘故,行动不利索,被凶手一下刺中了胸口。
  这二人不是猎户,甚至不是附近村民,哪怕是从官道赶路的行人,也不会深入林子来宿夜。那么,他们出现在这里就很可疑。”
  蔡捕头儿接过话:“他们很可能是跟人约好的要在此处见面,谁知等来的却是夺命杀手。二人身边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亦或者是被销毁了。看样子,倒像是灭口。”
  穆林也道:“也可能是盗窃团伙之类,分赃不均引起的?”顿了顿,目光落在死者的脚上:“这两人脚上穿着草鞋,不是稻草、麦秆、苞米秸,这种草倒是没见过,草鞋的样式也和当地的不同。”
  草鞋受众很广,不仅农人会穿,例如樵夫、轿夫、和尚道士、江湖游侠,乃至富家公子都可能穿。但南北各地草鞋的用料和编织有所不同。
  卢东田点头,很满意穆林观察的细致:“没错,这不是凤临当地的草鞋,而是北方的蒲草便编织的草鞋,叫做蒲鞋。这二人是外来人口,很大可能是游民乞丐之流。”
  蔡捕头皱眉:“早些年朝廷打击游民,凤临县周边早就不见游民踪影。”
  游民便是没有土地,没有家,四处游走的一些人。当年南边闹荒,百姓流离失所,有像穆家赵家这样接受朝廷安顿的,也有干脆四处闯荡,或是做做短工,或是乞讨,或是所谓的闯江湖,居无定所,活一日是一日。
  游民是不稳定的团体,他们各地游走,引发各种安全隐患,又不事生产,因此朝廷采取了强制措施。如今凤临县可以见到乞丐,但那种一伙儿一伙儿的游民是见不着了。
  “人过留影,雁过留声。拿上画像,四处查访。”卢东田下令。
  捕快们不清楚,但卢东田是知道,例如这种游民的死亡案,可不是那么简单。
  穆林这一忙碌就是大半个月,直到穆婉和赵河小定的日子,案情进展依旧不大。
  穆清彦这边,收到了和县金立林的回信。
  尽管他突然去信很是突兀,但金立林还是尽心帮他打听了。
  和县属于郧西府治下,当地山多林密,出产各种药材、玉石,往来商贾很多。以前山匪多,朝廷下了大力气围剿,附近镇子上又有驻军,逐渐安稳下来,偶尔有倒霉的,但成气候的山匪绝对没有。
  几年前刘记生药铺遭劫的案情,金立林从衙门经手的人口中问了,大致跟之前所知没什么出入。不过,金立林倒是提了一件事,好似刘记的少东家刘焕在和县因花楼的姑娘跟人起了争执,若非身边带的伙计多,只怕难得脱身。
  曾有人说,对方扬言要教训刘焕。
  金立林还道,那些流窜的山匪多是打探好消息,知道那些人是肥羊,早早儿设点埋伏。甚至在县城里有耳目,若真有人给山匪传消息,有心要刘焕一行损失货物,也并非不可能。
  另则,金立林还查到一件事,刘焕在和县置了外宅,养着从花楼里赎出的姑娘。那位姑娘可不简单,乃是楼里花魁娘子,据说赎身银子不少于五百两之数!那处宅子乃是两进,大小屋子二十来间,养着家仆奴婢十来个,且不提日常开销,单单宅子也得一百多两银子。
  穆清彦看得皱眉。
  若真如此,赎身费用,安置家宅,采买仆人,再加上养一个吃用精细的娘子,那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刘记生药铺生意是做得不错,但在五六年前十分惨淡,为生计险些要将铺子兑出去。便是到现在,刘家少东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几百两的银子去养外宅,和他们家的家境很不相符。
  这个刘焕身上有问题!
  银钱从哪儿来?
  指望刘守信给他?应该不可能。想要挪用铺子里的银两,也不现实,毕竟铺子做主的还是刘守信。但在几年前,刘焕就负责前往和县采买药材,他总不能在这个环节弄银子吧?如此来,坑的可是自家。
  第134章 和县之行
  “穆兄!我回来啦!”
  九月十五这日,刚忙过早饭,穆清彦在铺子里指导穆武做鱼丸。铺子里每天都要买鱼,鱼挺肥的,干脆买了几条大鱼,试着做做鱼丸。鱼丸炖汤红烧都可以,味道也不错,过年也能丰富菜色。
  穆武学厨艺很用心,对新鲜吃食肯钻研。
  穆清彦只知道鱼丸的大致做法,做出来没问题,要想多好吃是不可能的。他只能让穆武自己摸索尝试,不断改进。
  闻寂雪跟他一块儿坐在铺子里,正品尝穆武新做出的成品。
  “还不错。”闻寂雪以前去过沿海,那边靠海鱼多,盛产鱼丸吃食。
  穆清彦也尝了一个,弹性差一些,口感也很中规中矩,不出彩。这也是没办法,沿海都是用海鱼做料,他们这边就是淡水鱼,草鱼鲤鱼之类的都平常,又在摸索阶段,淀粉的多少,料汁的比例,这些都还没拿捏精准。
  “不错了,用细竹签子串成串儿,放在汤锅里煮熟,到时候按串儿卖。”
  也就是在这时,听见岸边传来喊声,颇为耳熟,抬眼一望,不是陈十六是谁。
  算起来陈十六走了一个月,还以为他被关在家里出不来了呢。
  岸边听着一只大船,陈十六站在甲板上挥手,脚噔噔噔踩着板子跑下来。他一跑,身后就有人担忧的喊,陈十六回头说了几句,继续朝铺子里跑过来。
  “这是什么丸子?”陈十六一点儿不见外,见盘子里雪白漂亮的丸子,抽了一双筷子就吃。“咦,鱼肉?鱼丸?这就是鱼丸啊。早就听说过这东西,我还是第一次吃。”
  “你带的人不少啊。”穆清彦随意一瞥,就见何川在那边招呼,找了几辆马车,拉东西的拉东西,坐人的坐人,都是跟着陈十六来的。
  陈十六无奈至极:“没办法,我也不想带那些人,可我不答应,祖母老人家就不肯放我出来。”
  老人疼孙辈,尤其是嫡亲的小孙儿,若不是陈十六铁了心往外跑,老人那里肯放他出门。倒是陈父看到他的变化,略微满意,训诫了一番,放他出门。此番出来,他身边服侍的丫鬟跟来两个,随从两个,又有四个护卫,一开始老祖母给定的人数是翻倍,不等陈十六叫唤,陈父就给精简了。
  “这么些人,那个小院儿可不够住。”穆清彦没忘记那里还住着齐南风四人呢。
  “再租套院子。”回家一趟,腰包又鼓了起来,陈十六现在不差钱。
  何川领着两个人过来,捧着几个礼盒。
  陈十六笑说道:“这是给穆兄的,一些京城的糕点,两罐子贡茶。贡茶还是从我表哥那里搜刮来的。”
  路途劳累,陈十六坐了一会儿就回县城去了。
  闻寂雪突然提道:“金立林邀请我们去和县,去不去?”
  金立林的回信,除了回复消息,也发出了邀请。穆清彦只当是客套,并没有打算真去一趟和县,听见闻寂雪提起,不免奇怪。
  “和县可不近,一来一回至少一个月。”
  之前得到消息,他判断六婆的儿子王水生的死,什么太多阴谋。或许真有人想针对刘焕,结果出了意外闹出人命,王水生就是那个倒霉的。要说死的冤枉,的确冤枉,本来避免的,但世事多变,谁又说得准一切。刘家给王家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实际就是安抚王家,因为王水生是替刘家做工才遭了意外。
  他把事情告诉六婆一家,老幼孤寡三个,哭成一团。
  要说王家不埋怨刘焕,这是谎话,但刘家姿态多得好,又过四五年,王家不是那等刁蛮无耻的人,也做不出讹诈的事。最后只能给王水生上坟,把个中内情告诉他,让他安生去投胎。
  王家三个也彻底放下这件事,至少六婆不再到处喊冤。
  穆清彦对刘记生药铺还是存疑的,只不过不关乎王水生的死。不过,天下事何其多,他也不是事事要管,所以也没费心去理会。
  穆清彦又说:“我大哥的亲事定在下月初六,也就半个月了。”
  “那就等你大哥迎完亲再去。”
  “怎么就想去和县?怕是十月里就要下雪,路也不好走。”如今是九月中旬,早晚天气已经凉了,普通人穿夹衣,体质差些的还要加坎肩厚褂。
  “和县山多,冬天景色好,有温泉庄子,又能打猎,说不定还能淘两块儿好玉。”
  “温泉?”穆清彦有点儿心动,想了想,点头:“也好。十一月能到,腊月前回来,正好过年。”
  去和县没有水路可走,相距又远,只能靠马车颠簸,速度有限。
  实际上,穆清彦不喜欢出远门,尤其是冬天。古时的路况不好,若是下个大雨,或是一场大雪,路就走不成,很容易被困在某个地方。不过,想到闻寂雪所描述的游玩项目,倒是挺不错,再者,跟着闻寂雪一起,总不会无趣。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到了十月初六。
  穆清彦将高春何家等人都带回去帮忙,又有赵婶等近邻,喜宴热热闹闹的操办了起来。穆家的房子是新盖的,又为成亲专门布置了一番,大红喜字、大红灯笼,尤其是喜房内布置,看得村中妇人娘子们艳羡不已。
  成亲的时候,新娘的嫁妆先进门,整整齐齐十六抬,满满当当摆了一个大屋子。
  这日也请了闻寂雪和陈十六,将他们和县城里几位掌柜安在一席,坐在厢房里,倒是清净些。
  穆清彦不是新郎官儿,却也不得清闲。
  穆林一身大红喜袍,站在大门前迎客,穆清彦作为弟弟,要招待宾客,穆文穆武也穿梭其中各有其职。穆婉留在厨房里招呼,她毕竟刚定了亲,外头席上男男女女都有,穆林怕有人喝醉了酒混闹,所以不让她出去,反正人手也够用。
  穆林因着成亲,请了几天假。
  穆清彦等到回门宴后,才跟家里提出要去和县的事儿。
  正是中午吃饭,青娥嫁进来是长嫂,为了更快的融入穆家,也是身为长嫂的职责,穆婉从厨娘的位置退了下来,由青娥接管,穆绣打打下手。至于穆绣,青娥不让她做粗活儿,让她好好儿养一养,没事儿就绣嫁妆。
  一般有条件的人家都是如此,毕竟是最后一段儿做姑娘的时光,往后去别人家做了儿媳,操持一家老小、周全往来,那可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一开始家里多个人,的确很不自在,哪怕彼此都抱着善意,相处也不可能很快融洽自在。这是必经的磨合阶段,不仅是穆清彦他们和青娥,包括穆林和青娥,都要磨合。
  但总得来说,还不错。
  家里平时只有穆婉穆绣,再加个新来的青娥。青娥是丫鬟出身,却不是柔弱脾气,倒是跟穆婉有些相似,又因出身见识不同,比穆婉可厉害的多。按理说这样两个人容易闹矛盾,尤其姑嫂关系不好处,好在两人都收起了脾气,试探接触,倒也寻到合适的方式。
  穆清彦觉得穆婉可以从青娥身上学点儿东西。
  今日午饭很丰盛,吃过饭,穆林要回县衙。
  五菜一汤,都是青娥的手艺,不仅味道颇佳,摆盘卖相都好看的多。
  一家大小吃得正欢,听见穆清彦的话愣住了。
  “二弟你要去和县?”穆林想了想,不解的疑问:“你接了什么委托么?没听说啊。”
  穆婉更是皱眉:“和县在什么地方?远不远?这两天,天阴沉沉的,估摸着要下雪,哪里适合出门。”
  “就是想去看看,过年前会回来。”
  “闻寂雪跟你一起去?”穆林问。
  “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